径欲涉方壶,沧溟何太远。
试登君山杪,直望苍梧晚。
寂无纤尘动,迥快千里眼。
胜境真少伦,仙山连禁苑。
径欲涉方壶,沧溟何太远。
试登君山杪,直望苍梧晚。
寂无纤尘动,迥快千里眼。
胜境真少伦,仙山连禁苑。
这是一首描写山景的诗歌,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高远山峰的向往和赞美。
"径欲涉方壶,沧溟何太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跨越天地之间的距离,去触摸那些遥不可及的神秘之处。方壶通常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界或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沧溟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水域和空间,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
"试登君山杪,直望苍梧晚。" 这两句是行动与愿景的结合,诗人试图攀登君山之巅,以便一览众山小。在这里,“直望”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坦荡和自由,而“苍梧晚”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和空间交错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悠长。
"寂无纤尘动,迥快千里眼。" 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种既静谧又开阔的景象。“寂无纤尘动”形容了山中的一片静谧,没有丝毫尘埃和世俗的喧嚣,而“迥快千里眼”则展示了诗人登高望远所获得的心灵视野,宛如能一眼望穿千里的遥远。
"胜境真少伦,仙山连禁苑。" 最后两句是对美好景致的总结和升华。“胜境”指的是绝妙的风光,而“真少伦”则表达了这样的景色在人间的稀有和难得。“仙山连禁苑”则将诗人的所见提升到了一个神秘的层面,仿佛这些山峰不仅美丽,而且与仙界相连,是凡人难以企及的禁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向往高远的个性,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僻尘埃少,幽居一院清。
自题花色号,暗记树根茎。
竹撼萧疏影,松摇淅沥声。
也知园圃少,随分适闲情。
髯龙飞空去云急,雨翁蹋云挽龙入。
猩啼鹤怨凝春愁,三十六峰黛鬟湿。
紫阳照空天夜明,栖烟采玉唐宣平。
碧桃自熟人自远,千秋月露含凄清。
璜台十成架兰芷,花风吹楼蔓香起。
青霓叩阍帝下游,挹斗扳箕荐琼醴。
南山北山朝莫青,云关岫幌开鳞鳞,众真胡为驾凌冥。
寄言流星盍归只,宰官自是骑鲸李。
老翁更事几河沙,苦爱溪头管物华。
种竹成林心未足,买船载月思无涯。
黄莺唤友非多事,白鹭窥鱼更可嗟。
念子蓝舁晚山里,可能来共拾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