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省深沉天上居,道貌日与尘客疏。
天公恐我太寂寞,更遣两仙同校书。
名臣已去骑箕尾,尚有规模在新史。
浩然初若泛沧溟,目眩形劳安得止。
兴亡治乱略可知,两公少壮方施为。
斋房比邻数相就,听公清谈胜饮酒。
画省深沉天上居,道貌日与尘客疏。
天公恐我太寂寞,更遣两仙同校书。
名臣已去骑箕尾,尚有规模在新史。
浩然初若泛沧溟,目眩形劳安得止。
兴亡治乱略可知,两公少壮方施为。
斋房比邻数相就,听公清谈胜饮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高洁生活,诗人似乎居住在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远离尘嚣。"画省深沉天上居,道貌日与尘客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他渴望精神上的自由和纯净。
接着,"天公恐我太寂寞,更遣两仙同校书"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他似乎获得了某种神圣力量的眷顾,即便是孤独,也有超自然的存在来陪伴他,这里的“两仙”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伙伴或引导者。
"名臣已去骑箕尾,尚有规模在新史"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以及对那些已经逝去的伟大人物的缅怀。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贡献将会被后世记载。
"浩然初若泛沧溟,目眩形劳安得止"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外界事务带来的劳顿,但他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和停歇。
"兴亡治乱略可知,两公少壮方施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社会治乱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年轻时就有所作为的人物的赞赏。
最后,"斋房比邻数相就,听公清谈胜饮酒"则是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描绘,那里有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欢聚,诗人通过聆听高尚的谈话来获得快乐,这比喝酒更为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超然生活的描写、历史传统的尊重,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