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过僧寺》
《元夕过僧寺》全文
清 / 胤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步入东林月满坛,逶迤曲径绕平栏。

禅心清净尘心远,灯影幽微幡影寒。

香煮玉泉分茗碗,静依宝筏坐蒲团。

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宵节时拜访僧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

首句“步入东林月满坛”,以“东林”点明地点,暗示寺庙所在之地的幽静与古老。“月满坛”则营造出一种月光洒满寺庙的景象,为整首诗铺垫了一层静谧的氛围。

接着,“逶迤曲径绕平栏”描绘了进入寺庙后,沿着曲折的小路行走,两旁是平滑的栏杆,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寺庙环境的精致,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探索的旅程。

“禅心清净尘心远”一句,直接点明了寺庙对于心灵的净化作用,禅修之人的心灵得以远离世俗的纷扰,体现出佛教追求内心纯净的主题。

“灯影幽微幡影寒”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寺庙内的景象,灯光微弱而温暖,幡旗随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香煮玉泉分茗碗”描述了寺庙内进行的日常仪式之一——煮香泡茶,这一细节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活细节的重视与修行的融入日常生活的理念。

“静依宝筏坐蒲团”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静坐修行的情景,宝筏象征着渡过生死苦海的工具,蒲团则是修行者打坐的垫子,这一场景传达了佛教追求解脱的精神。

最后,“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非僧人,但也能从佛法中获得启示,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之美以及佛教精神对人心的深刻影响,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胤禛

胤禛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偶书

望春楼上倚阑时,祗此霜天也自奇。

远水平山浑似画,新寒爱日稳催诗。

不知木叶藏村舍,忽有鸡声过短篱。

闲却主人朝省步,经年端坐看清晖。

(0)

闺门诗三首·其二

无心事铅黛,采采菊金黄。

徘徊欲寄远,云梦连潇湘。

岂不怀君子,念念不敢忘。

西邻击神鼓,东邻闹笙簧。

三嗅篱边英,泪落秋风香。

(0)

范达夫砚

范郎紫玉馀半圭,翻手作云雨雹随。

龙蛇起陆孔翠飞,云收雨霁千首诗。

(0)

园中锦被花始开一枝红白二色赵守以二诗见报依韵答之·其一

两种色,一枝花。何郎汗汤饼,妃子醉流霞。

寂寥难伴山斋客,风味宜归太守家。

(0)

对竹

劳生分素定,大患天所辱。

时于尘埃中,许我对修竹。

此君风味高,瘦骨不生肉。

烟梢堕新箨,当面变苍玉。

风邀嘉月过,众叶乱相触。

寒光下照之,到地影犹绿。

谁能相从饮,莫听人间曲。

细响侑孤斟,洗却一生俗。

(0)

出江·其一

四岸出前江,开帆破洪浪。

何必春水船,而后始天上。

一家五年别,万里远来访。

自闻橹声近,延首日颙望。

今朝两相即,悲喜不可状。

牵衣小儿笑,叙事老妻怆。

一杯藜藿羹,敢谓复同饷。

地气既疏泄,山居亦清旷。

米贱不愁贫,时和定无瘴。

相与戴君恩,形影且依傍。

惟怜囚罪身,此去几时放。

欲以问白鸥,白鸥波浩荡。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