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浅土葬婵娟,残碣重摩胜国年。
别有故家乔木感,伤心不独女飞仙。
临流浅土葬婵娟,残碣重摩胜国年。
别有故家乔木感,伤心不独女飞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站在河边,看着浅土中埋葬的女子,那可能是传说中的婵娟。一块残破的石碑记录着她的年代,似乎连岁月都无法抹去她的痕迹。诗人感慨万分,不仅因为这故家乔木引发的怀旧之情,更是因为眼前景象让他心生悲伤,不仅仅是因为想起了仙女般的女子已逝,更因为这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丘逢甲在清末动荡时期的家国之思和个人哀愁。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
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
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
欲誇剪刻工,故上朱蓝袂。
我方执笔侍,未敢书上瑞。
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
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
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
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