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漆楼高制作奇,当时纯不用琉璃。
东昏幸自嗤梁武,不道东昏更可嗤。
青漆楼高制作奇,当时纯不用琉璃。
东昏幸自嗤梁武,不道东昏更可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开篇"青漆楼高制作奇,当时纯不用琉璃"两句,通过对比古人在建筑材料上的选择,表达了对过去工匠智慧和审美的赞赏,同时也隐含着对当时过度奢华的批评。后两句"东昏幸自嗤梁武,不道东昏更可嗤"则是直接指向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不满和嘲讽。
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体现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苏泂在创作时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思考与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过往的回顾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代社会的一种深层次的不满和忧虑。
昔有隐君子,中年洛阳居。
击壤歌太平,洛人为结庐。
名曰安乐窝,花间行小车。
昔有贤宰相,退休寓洛都。
心乎爱此老,卜邻同里闾。
买园广其宅,至今传画图。
贤宰富彦国,隐君邵尧夫。
走也非隐君,贤宰今不无。
草草白云庵,隙地日自锄。
欲筑三两亭,冠盖延朋徒。
劝君可绿蚁,揣己无青蚨。
解剑肯指廪,芳名宜大书。
癖习嗜幽讨,刚气负殊禀。
寂寥荒山中,十载赋招隐。
偶逢梅尉孙,漠事一暗省。
斯人纵非仙,英概故不泯。
是日秋□霁,村坞足清景。
叶脱高木疏,云净远岑逞。
田家竟收穫,岂复有遗秉。
芳萸摘并空,戍卒亦太甚。
怀古兼叹今,野老仅能茗。
此心谁当知,应有月中影。
太白配苏黄,如松柏与竹。
不受春风恩,劲气尚可掬。
诗名乃其馀,受命天地独。
间生五百年,相望若信宿。
予老栖圣门,措辞愧言卜。
一览紫极题,三作白圭复。
群仙悯世顽,死生反乎覆。
曷日从之游,神交道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