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三子合稿》》
《读《三子合稿》》全文
明 / 夏完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

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

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

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的《读〈三子合稿〉》,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友情、乡愁以及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描绘了少年时的自己,十五岁便能理解文字的含义,常常跟随先辈们学习,寄寓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

颔联“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运用典故,庾信与徐陵、苏武与李陵,虽时空相隔,但他们的离别之恨却跨越千年,而苏李之间的友谊则通过五言诗得以永恒流传,体现了友情的深沉与诗歌艺术的力量。

颈联“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以雁行和鹢首比喻南北和东西的迁徙,既展现了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新贵的夸耀与故园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尾联“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中,“墙头怜宋玉”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宋玉的同情,暗示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仍怀有对美好文学传统的眷恋。“不闻九辩吊湘沅”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哀叹,无法像古代文人那样自由地表达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乡愁、文学传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夏完淳

夏完淳
朝代:明   字:存古   号:小隐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生辰:1631~1647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猜你喜欢

梦中作游山绝句二首·其二

寺楼已断暮钟声,照佛琉璃一点明。

不道溪深待船久,老僧惊怪太迟生。

(0)

病中绝句六首·其一

酒钱自昔从人乞,诗思出门何处无。

青箬织篷菅织席,此生端欲老江湖。

(0)

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一

横林渺渺夜生烟,野水茫茫远拍天。

菱唱一声惊梦断,始知身在钓鱼船。

(0)

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为长生鹅观俯大溪鹅得其所矣武夷险绝处有仙船架崖壁间数日前大风吹堕船木数寸坚硬如石予偶得之皆此行奇事也各赋一诗·其二堕木

断崖幽洞白云深,缥缈仙槎无古今。

飞下一峰相劳苦,却疑天外有知音。

(0)

秋夜怀菊山沈庄可

凉风动金旻,奄忽寒节至。

百卉俱萎垂,梧桐亦飘坠。

明月入我牖,展转不能寐。

顾影重伤心,思君长下泪。

(0)

自在吟

心不过一寸,两手何拘拘。

身不过数尺,两足何区区。

何人不饮酒,何人不读书。

奈何天地间,自在独尧夫。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