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峰头示众合如何,一棒由来已自多。

空去空回还信否,至今疑杀那人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juānlǎotáng
sòng / wángzhīdào

fēngtóushìzhòngbàngyóuláiduō

kōngkōnghuíháixìnfǒuzhìjīnshārén

翻译
山峰之巅展示给大众会怎样呢?
一直以来,棍棒的力量就很大。
注释
峰头:山峰顶端,引申为高位或显赫地位。
示众:向众人展示,公开表明。
合如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或反响。
一棒:比喻强大的力量或决定性因素。
由来:自古以来,长期以来。
已自多:本身就很多,这里指力量大。
空去空回:空手去空手回,形容没有结果或徒劳无功。
信否:是否相信。
至今:直到现在。
疑杀:怀疑责怪到极点。
那人诃:那个人的责难或批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题目为《题德山涓老无句堂》。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峰头示众合如何,一棒由来已自多。"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种自然景象,其中“峰头示众”可能指的是山峰之巅对下方展示其壮观,或者是时间流逝后山峰依旧屹立,向世人展示着永恒的风貌。而"一棒由来已自多"则是说时间如同行走的僧侣手中的拐杖,每一步都在无声中增加着岁月。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差异,以及时间流逝的主题。

"空去空回还信否,至今疑杀那人诃。"

这两句则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空去空回”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虚幻,而“还信否”则是在询问这种循环是否值得相信或追寻。最后,“至今疑杀那人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某个事件的怀疑与反思,或者是对历史上的某些人物的评价存有疑虑。

整首诗通过山峰、时间和生命无常的思考,隐约地探讨了存在的意义和历史的价值。王之道以其深邃的内省和精湛的笔触,在宋代文人中树立了一席之地。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彭蠡湖

万顷雪花卷,舟飞一叶轻。

掀篷发清啸,疑恐小龙惊。

(0)

感寓·其一

幽居念无极,乃在天地先。

两仪既肇位,寒暑互推迁。

庖牺凿理窟,马画斯播宣。

三才本一贯,孰能窥其玄。

(0)

题石泉

蟹眼不绝西坡陀,涓流直下成江河。

君钓石泉歌不得,江门渔父为君歌。

(0)

张侍御叔亨将赴京遣人告行求赠言不已赋此以答

不为泯泯即波波,天命委之人奈何。

秋雁未来君好去,文章覆瓿不须多。

(0)

赠祝秀才乡试·其二

兰溪章子多诗别,得见平生祝器之。

衰老不知言语费,逢人信口话庖羲。

(0)

弘治己酉春姜仁夫进士以使事贵州还取道广东过予白沙自己夘至丙戌凡八日辞别三首予亦次韵为别明日仁夫至潮连寨方十馀里遣隶回并得三绝和之通前九首吾与仁夫之意皆不在诗也岂尚多乎哉仁夫浙之兰溪从学章先生德懋吾廿年旧好故吾诗两及之·其八

今古相望日已赊,包羲已上孰名家。

不识乾坤真易简,借人门户甚抟沙。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