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沧溟百里馀,沿江潮信到吾庐。
就中家在蓬山下,一日堪凭两寄书。
东去沧溟百里馀,沿江潮信到吾庐。
就中家在蓬山下,一日堪凭两寄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东去沧溟百里馀",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沧溟乃古代称呼东海,此处借以指代遥远的地方。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自己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感。
接着"沿江潮信到吾庐",诗人的情感随着江水的波涛和潮汐而起伏,"潮信"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消息的传递,表明诗人一直在关注着家乡的情况,而这份关注如同潮水一般,不断地到达他的居所。
第三句"就中家在蓬山下","家"字承上启下,是全诗情感的核心。蓬山作为具体的地理标志,增强了诗中的地方色彩,也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最后一句"一日堪凭两寄书",通过动作展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一日"表明时间紧迫,"堪凭"即是登临高处,通常含有怀念之意;而"两寄书"则显示出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他希望通过书信这一形式与家乡保持联系。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却蕴含深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怀乡情结,令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