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路缁尘欲满丛,娇羞无语立东风。
夜深聊向灯前看,颜色虽殊骨格同。
京路缁尘欲满丛,娇羞无语立东风。
夜深聊向灯前看,颜色虽殊骨格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墨笔牡丹图景。诗人倪岳以“京路缁尘欲满丛”开篇,巧妙地将牡丹置于京城尘嚣之中,既展现了牡丹生长环境的繁华与喧嚣,也暗示了牡丹不为尘世所染的高洁品质。接着,“娇羞无语立东风”,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牡丹以情感,形象地表现了牡丹在春风中含苞待放的姿态,既有娇羞之态,又不失端庄之美。
“夜深聊向灯前看,颜色虽殊骨格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牡丹的描绘。夜晚,诗人借灯光一窥牡丹之色,虽然牡丹的颜色在灯光下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内在的风骨与气质却始终如一,展现出牡丹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其高雅与坚韧的特质。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刻画,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更寓意着对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精神的颂扬。
空山弹古瑟,掬长流、洗耳复谁听。
倚阑干不语,江潭树老,风挟波鸣。
愁里不须啼鴂,花落石床平。
岁月鸥前梦,耿耿离情。
记得相逢竹外,看词源倒泻,一雪尘缨。
笑匆匆呼酒,飞雨夜舟行。
又天涯、零落如此,掩闲门、得似晋人清。
相思恨,趁杨花去,错到长亭。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忆芳时。
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
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
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
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润墨空题,惆怅醉魄难醒。
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
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