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成耦耕耕且锄,务光避世世情无。
古来隐者不以帝王易,何况区区赵孟三公乎。
山人颓唐隐者姿,萧萧肃肃孤松枝。
紫芝黄鹤久不作,清风朗月恒相思。
相思不可见,远隔江之湄。
不寄投湘赋,唯吟招隐诗。
碧桃开遍绿水洲,山人犹在人间游。
富春矶閒海鸥下,鹿门山空猿鹤愁。
诸侯筐篚不足贵,天子安车何必求。
但须寂寂山之丘,明月为侣云为俦。
庶几不愧乎隐者流。
伯成耦耕耕且锄,务光避世世情无。
古来隐者不以帝王易,何况区区赵孟三公乎。
山人颓唐隐者姿,萧萧肃肃孤松枝。
紫芝黄鹤久不作,清风朗月恒相思。
相思不可见,远隔江之湄。
不寄投湘赋,唯吟招隐诗。
碧桃开遍绿水洲,山人犹在人间游。
富春矶閒海鸥下,鹿门山空猿鹤愁。
诸侯筐篚不足贵,天子安车何必求。
但须寂寂山之丘,明月为侣云为俦。
庶几不愧乎隐者流。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隐者词·焦山寄客》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和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伯成与务光两位古代隐士被提及,象征着不慕名利、坚守节操的精神。诗人自比为山人,以“颓唐隐者姿”展现其闲逸而孤独的生活,与“萧萧肃肃孤松枝”相映成趣,寓言其坚韧高洁的人格。
“紫芝黄鹤久不作,清风朗月恒相思”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诗人虽身处人间,但心向山水,与清风明月为伴,远离尘世纷扰。“不寄投湘赋,唯吟招隐诗”表明他选择的是隐居生活,而非世俗的功名。
“碧桃开遍绿水洲,山人犹在人间游”描绘了隐士悠然自得的场景,即使在富春江边的矶头,也能与海鸥为伍,而在鹿门山中,猿鹤也为他的离去而感伤。诗人强调,对于真正的隐者来说,诸侯的尊荣和天子的车驾都不足挂齿,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陪伴。
最后,“但须寂寂山之丘,明月为侣云为俦”再次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诗人希望能在山丘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以此来无愧于隐者的行列。整首诗通过隐者的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晚凉上乌石,置酒天章台。
日夕下山去,海风吹月来。
白露洒仙掌,银河洗金杯。
谁识芙蓉山,飞身入蓬莱。
高台在层霄,肩舆上绝壁。
露下酒桥凉,月出海门白。
坐拂衣上云,醉卧林中石。
西风吹鬓毛,南斗在肘腋。
故人意气厚难忘,况在皇州滦水阳。
管鲍于今无一二,皋夔自昔比寻常。
冯高喜隔尘嚣远,拂坐时闻草树香。
便指南山同献寿,直倾北斗累千觞。
行穷涧百折,始上深山高。
峥嵘岁年晚,蹭蹬人马劳。
积雪冻如铁,寒雨细于毛。
但见石荦确,而闻草萧骚。
亘古无日色,白昼有鬼号。
谷氓惊过客,奔窜捷猿猱。
商贾虞剽劫,出没森弓刀。
岭半乃有店,三州犬牙交。
历险得一息,讵敢轻衡茅。
饥炊甘如饴,况觊丰馔醪。
嗟予本孱儒,早与世故鏖。
欣怖从何生,梦幻随所遭。
昔贤仗忠信,岭海气愈豪。
矧此奚足云,内视固有操。
窗开风灭烛,松响鹤归巢。
思诗夜无寐,霁月生林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