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东风洒薄寒,千丝万绪拂江干。
孤村古寺僧归晚,细雨轻帆烟未残。
两岸绿阴来酒客,一鞭斜照控金鞍。
六朝遗恨青山远,多少长条不奈看。
料峭东风洒薄寒,千丝万绪拂江干。
孤村古寺僧归晚,细雨轻帆烟未残。
两岸绿阴来酒客,一鞭斜照控金鞍。
六朝遗恨青山远,多少长条不奈看。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江边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料峭东风洒薄寒”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特点,微风中带着丝丝凉意,营造出初春特有的清新氛围。接着,“千丝万绪拂江干”运用比喻手法,将柳枝比作千丝万绪,生动地描绘了柳枝随风飘拂的情景,赋予画面以动态美。
“孤村古寺僧归晚”一句,通过“孤村”和“古寺”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僧归晚”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加了画面的时间感。随后,“细雨轻帆烟未残”描绘了雨后江面上轻舟缓缓行驶的场景,细雨与轻烟交织,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两岸绿阴来酒客”转而描写对岸的酒肆,绿树成荫,酒客往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繁华与生活气息。“一鞭斜照控金鞍”则通过骑马人的一鞭斜照,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马儿在夕阳下疾驰,金鞍映着余晖,充满动感与美感。
最后,“六朝遗恨青山远,多少长条不奈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青山远眺,仿佛承载着六朝的兴衰往事,而那无尽的柳条,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映衬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春日江边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历史的深邃与人生的感慨,是一幅融合自然与人文的优美画卷。
阁轻阴。算春如过翼,白发不胜簪。
雪散梁园,云迷津树,多少鸥梦浮沈。
况方唱风波难定,枝拣尽何处稳栖禽。
我附轻舠,君乘片席,江上重临。
何意屧廊香径又,梗飘萍合,再订同心。
玉蕊寒梅,天香丛桂,林屋许与追寻。
负初服朝衫未脱,五湖游抛掷抵千金。
他日买山,同归潭水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