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岩飞阁近天门,俯瞰群峰势独尊。
晚秀倚空徒自鉴,草玄无上与谁论。
心同云汉形俱外,目对星辰意不繁。
踏遍且归山尽处,妙高终日到黄昏。
重岩飞阁近天门,俯瞰群峰势独尊。
晚秀倚空徒自鉴,草玄无上与谁论。
心同云汉形俱外,目对星辰意不繁。
踏遍且归山尽处,妙高终日到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海螺岩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哲思。首句“重岩飞阁近天门”以雄伟的景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入云的世界,仿佛置身于接近天界的仙境之中。接着,“俯瞰群峰势独尊”一句,不仅展现了海螺岩的巍峨壮观,也暗示了诗人站在高处,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周围世界。
“晚秀倚空徒自鉴,草玄无上与谁论”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思考。晚间的秀美景色虽独自映照在空中,却无人能真正理解其深意;而草木的玄奥之理,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来探讨,流露出一种知音难觅的感慨。
“心同云汉形俱外,目对星辰意不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交融。心如云汉般广阔,形体则超脱于尘世之外,目光所及之处,星辰闪烁,但诗人的心境却并不因外界的繁华而感到繁杂。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踏遍且归山尽处,妙高终日到黄昏”表达了诗人对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不懈追求。即使走遍千山万水,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妙高峰峦终日伴随,象征着诗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即使在黄昏时刻也不减其热情与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展现了明代禅僧释函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