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春水影溶溶。一棹小桥通。
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
为想苎萝村畔,才离却,恰向土城中。
浣纱当日原无伴,偏邀郑旦相同。
还堪笑、去笄填土孰为容。
刚得教成歌舞如花艳,送入馆娃宫。
镜湖春水影溶溶。一棹小桥通。
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
为想苎萝村畔,才离却,恰向土城中。
浣纱当日原无伴,偏邀郑旦相同。
还堪笑、去笄填土孰为容。
刚得教成歌舞如花艳,送入馆娃宫。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西施·游西施山》描绘了春天镜湖的美景和对历史人物西施的联想。首句“镜湖春水影溶溶”以湖水的柔情春色起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面水光潋滟的景象。接下来,“一棹小桥通”点出小桥连接着湖与陆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相映的景致,石径在翠绿的山间蜿蜒,显得清新雅致。诗人将读者带到了苎萝村,这里是西施的故乡,暗示了西施的出身平凡。
“浣纱当日原无伴,偏邀郑旦相同”通过想象,写出了西施当年独自浣纱时,命运转折,被邀请与郑旦一同进入宫廷的命运。这里寓言了西施从民间女子到宫中美人的转变。
最后两句“还堪笑、去笄填土孰为容”以幽默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对世人过分追求美貌的嘲讽,指出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表,而是内在的品质。而西施经过训练,歌舞技艺出众,最终被送入馆娃宫,成为吴王的宠妃。
整首诗以景起,以史述,通过对镜湖、小桥、石径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西施命运的感慨,既有对美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历史的反思。
倦整摩天翼。笑归来、点画亭台,按行泉石。
落落元龙湖海气,更著高楼百尺。
收揽尽、水光山色。
曾驾飙车蟾宫去,几回批、借月支风敕。
斯二者,惯相识。玲珑窗户青红湿。
夜深时、寒光爽气,洗清肝膈。
似此交游真洒落,判与升堂入室。
有万象、来为宾客。
不用笙歌轻点涴,看仙翁手搦虹霓笔。
吟思远,两峰碧。
气合论文地,魂销惜别筵。
离亭芳草外,飞盖落花前。
北阙旧通籍,南州先著鞭。
郤诜丹桂早,莱子綵衣鲜。
侧耳聆佳政,成名及妙年。
因风能见忆,得句会须传。
筮仕聊栖棘,驽才阻泛莲。
交情期岁晚,会面数秋天。
莆水浮春树,桐城际暮烟。
龚黄真忝窃,末路共腾骞。
初弦月挂林梢,又一番西园,探梅消息。
粉墙朱户,苔枝露蕊,淡匀轻饰。
玉儿应有恨,为怅望东昏相记忆。
便解佩、飞入云阶,长伴此花倾国。
诗腰瘦损刘郎,记立马攀条,倚阑横笛。
少年风味,拈花弄蕊,爱香怜色。
扬州何逊在,试点染吟笺留醉墨。
谩赢得、疏影寒窗,夜深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