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北府似牢之,淝水能驱百万师。
别有骑驴湖上意,秦淮桃叶渡江时。
威名北府似牢之,淝水能驱百万师。
别有骑驴湖上意,秦淮桃叶渡江时。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衍所作,名为《题刘壮肃奏议后(其二)》。陈衍以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句“威名北府似牢之”,以典故开篇,赞美了刘牢之在北府兵中的赫赫威名,暗喻刘壮肃(即刘瑾)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刘牢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其勇猛善战著称,此处借以形容刘壮肃在权力斗争中的强势地位。
次句“淝水能驱百万师”,进一步描绘了刘牢之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暗示刘壮肃在处理复杂政治局面时的高超手腕和决策能力。
第三句“别有骑驴湖上意”,转而以一种闲适、洒脱的情怀,比喻刘壮肃在权力中心之外,或许还有一份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骑驴湖上”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心态。
最后一句“秦淮桃叶渡江时”,则以江南的秀丽风光为背景,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秦淮河畔的桃叶渡,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点,这里不仅代表了一种文化氛围,也隐含着对刘壮肃在权力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既赞扬了刘壮肃在政治舞台上的卓越成就,又表达了对其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欣赏与向往,体现了陈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
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
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
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
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
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趁时详。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