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云山满目前,更怜亭榭俯清川。
草深林蔼迷樵径,花落岩霏点客船。
碧涧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旧通天。
神仙应在楼头上,翠羽霓旌下日边。
最爱云山满目前,更怜亭榭俯清川。
草深林蔼迷樵径,花落岩霏点客船。
碧涧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旧通天。
神仙应在楼头上,翠羽霓旌下日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首句“最爱云山满目前”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喜爱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深远。次句“更怜亭榭俯清川”则转向了近景,亭台楼榭倒映在清澈的河川中,增添了人文气息。
“草深林蔼迷樵径”写出了山间小路被茂密的草木遮掩,增添了探索的趣味和隐秘感,而“花落岩霏点客船”则通过花瓣飘落在岩壁上,点缀在行舟之上,描绘了春色盎然的动态画面。
“碧涧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旧通天”两句运用象征手法,金芝象征仙药,丹崖石穴寓言通往仙境的道路,暗示着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神仙应在楼头上,翠羽霓旌下日边”以想象中的神仙景象收尾,楼头的神仙乘着华丽的彩旗飘动的车驾,似乎从天边降临,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刘基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妙成观北亭周边的自然风光,融合了人间与仙境,既有现实的美景,又有超脱的意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超然的崇尚。
道人昔隐吴山麓,檐下常留白云宿。
道人今住钟山西,半櫩思借白云栖。
吴山钟山相对起,江水江花三百里。
多情惟有故山云,长日氤氲落窗几。
窗几白云看渐多,道人身在白云窝。
兴来击碎铁如意,翻作青天白日起。
青天云起知多少,笑指蓬莱山石小。
沧溟弱水一杯中,咫尺扶桑海光晓。
我生本是无心人,叨入青琐陪朝绅。
平生无限江海趣,白云常与情相亲。
偶来假榻云窗卧,满屋白云寒欲堕。
横江孤鹤一声秋,枕上黄粮忽惊破。
黄鹤楼头鹤飞去,辽东白鹤知何处。
何如结屋凤城西,坐听鹤声来玉宇。
玉宇澄清玉镜明,戛然孤响落青冥。
天风吹入松窗底,半夜秋生四座声。
窗中美人云霄士,素被香绡寒熟睡。
惊回一枕小游仙,恍在丹山璚岛里。
丹山琼岛綵云深,山中珠树森成林。
珠林花开不知数,花开处处皆仙禽。
何当飞弄瀛洲月,听取长鸣山石裂。
归来一笑蟠桃春,赤壁横江何足说。
世代宅三辅,遨游遍南都。
南都繁华地,郁郁帝王居。
朱宫夹驰道,丹阙俯清渠。
东眺金张第,西瞻许史庐。
南邻击钟鼓,北里鸣匏竽。
平明朝谒散,幰盖溢亨衢。
日夕未能止,鸡鸣复来趋。
贪夫徇财贿,烈士贵名誉。
今我谅何苦,坎坷独忧虞。
天容吾老,谢春风妆点,舞雩沂水。
剩有门前烟景胜,混迹渔樵堪喜。
失学从儿,愁贫任妇,聊诵村夫子。
时名何有,赋成覆酱瓿耳。
空自跳荡词场,浮沉墨榜,复雄谈弧矢。
一剑曾邀知己顾,难负文山柴市。
逃入东林,别联白社,就此终身矣。
相呼道学,他年瞒尽青史。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北堂在前。
睹穿帘舞燕,楼檐宿鸟;夕来朝去,娱悦高年。
陆绩思亲,仲由孝养,橘可怀兮米负肩。
真堪羡,喜慈颜如旧,儿鬓初斑。
婆娑地上金仙,看膝下蹁跹乐事全。
正熏风池馆,端阳佳节;葵榴满放,杨柳三眠。
绢拂鹅溪,笔推龙爽,点染韶光景更妍。
留题遍,想莱衣戏彩,旷世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