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昔隐吴山麓,檐下常留白云宿。
道人今住钟山西,半櫩思借白云栖。
吴山钟山相对起,江水江花三百里。
多情惟有故山云,长日氤氲落窗几。
窗几白云看渐多,道人身在白云窝。
兴来击碎铁如意,翻作青天白日起。
青天云起知多少,笑指蓬莱山石小。
沧溟弱水一杯中,咫尺扶桑海光晓。
我生本是无心人,叨入青琐陪朝绅。
平生无限江海趣,白云常与情相亲。
偶来假榻云窗卧,满屋白云寒欲堕。
横江孤鹤一声秋,枕上黄粮忽惊破。
道人昔隐吴山麓,檐下常留白云宿。
道人今住钟山西,半櫩思借白云栖。
吴山钟山相对起,江水江花三百里。
多情惟有故山云,长日氤氲落窗几。
窗几白云看渐多,道人身在白云窝。
兴来击碎铁如意,翻作青天白日起。
青天云起知多少,笑指蓬莱山石小。
沧溟弱水一杯中,咫尺扶桑海光晓。
我生本是无心人,叨入青琐陪朝绅。
平生无限江海趣,白云常与情相亲。
偶来假榻云窗卧,满屋白云寒欲堕。
横江孤鹤一声秋,枕上黄粮忽惊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与白云相伴的生活,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道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道人昔隐吴山麓,檐下常留白云宿”,开篇即点出道人的隐居生活,以吴山的白云象征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接下来,“道人今住钟山西,半櫩思借白云栖”两句,道人从吴山迁至钟山,表达了他对白云的依恋之情,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吴山钟山相对起,江水江花三百里”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江水与江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多情惟有故山云,长日氤氲落窗几”则进一步强调了白云与道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白云仿佛成了道人情感的寄托。
“窗几白云看渐多,道人身在白云窝”表现了道人在白云环绕中的生活状态,白云不仅装饰了他的居所,也成为了他心灵的归宿。接下来,“兴来击碎铁如意,翻作青天白日起”通过道人击碎如意的动作,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与创造力,同时也暗示了白云的灵动与变化。
“青天云起知多少,笑指蓬莱山石小”一句,道人以轻松幽默的态度看待世事,将蓬莱山比作小石,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随后,“沧溟弱水一杯中,咫尺扶桑海光晓”则通过缩小天地间的距离,表达了道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领悟。
最后,“我生本是无心人,叨入青琐陪朝绅”表明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平生无限江海趣,白云常与情相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白云的深厚情感。“偶来假榻云窗卧,满屋白云寒欲堕”描绘了诗人偶然间在白云环绕的房间中休息的情景,白云似乎要坠入房间,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横江孤鹤一声秋,枕上黄粮忽惊破”以孤鹤的鸣叫和黄粮的破碎,结束全诗,寓意深远,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与白云相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自由之境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伫立蘅皋暮,冻云乍敛,霜飙微列。
怅饮杯深,阳关声苦,愁见画船催发。
夜来红泪烛,还解惜、王孙轻别。
怅望处,乍金丝冷落,兰薰销歇。闻说。归兴切。
华鬓未生,得意浓时节。
画戟门开,斑衣追逐,晓日凤凰双阙。
帝城春信早,随处有、江梅攀折。
烂熳赏,也多应忘了,东堂风月。
嫩柳初摇翠。怪朝来早有,飞花零坠。
洞门斜开,珠帘初卷,惊起谢娘吟缀。
蕊珠宫殿晓,谁乱把、云英揉碎。
气候晚,被寒风卷渡,龙沙千里。沈醉。深院里。
粉面照人,疑是瑶池会。
润拂炉烟,寒欺酒力,低压管弦声沸。
艳阳过半也,应是好、郊原新霁。
待更与上层楼,遍倚栏干十二。
淘河复淘河,后土激浪沙分波。
大石羽转杂龙鼍,汝欲澄清力几多。
官家费尽水衡钱,万夫政待汝漪涟。
天上有河鹊以填,可增汝漫髡其颠。
虚名覈何尝,休讥汝在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