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棣州唐虞部》
《送棣州唐虞部》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人持左符去,马逆北风行。

古路草初白,大河冰未成。

暖科桑柘美,寒织杼梭鸣。

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ōutáng
sòng / méiyáochén

rénchízuǒběifēngxíng

cǎochūbáitàibīngwèichéng

nuǎnsāngzhèměihánzhīzhùsuōmíng

fēngtángsòngzhēng

翻译
有人手持令牌离去,马匹逆着北风前行。
古老的道路上草色开始转白,大河上的冰还未完全形成。
温暖的季节,桑柘树繁茂美丽,寒冷时纺织机梭子声响起。
这里的风俗就是这样,人们在棠梨树下休息,没有争执和诉讼。
注释
人:指代某个人。
持:拿着。
左符:古代的一种官方凭证或信物。
去:离开。
马:马匹。
逆:对着,逆着。
北风:冬季从北方吹来的风。
古路:古老的道路。
草初白:草开始变白,暗示秋季。
大河:宽阔的河流。
冰未成:冰层尚未完全形成。
暖科:温暖的季节,可能指春天。
桑柘:两种常见的经济作物,桑用于养蚕,柘用于造纸。
美:繁茂,美丽。
寒织:寒冷时的纺织活动。
风俗:当地的习俗和社会风气。
憩:休息。
棠:棠梨树,古人常在树下休息。
无:没有。
讼争:争执,打官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棣州唐虞部》,描绘了冬季送别友人的情景。首句“人持左符去”,以左符象征职权,表达了友人带着官印离去,暗示职务的严肃与责任。次句“马逆北风行”则写出友人冒着寒冷北风前行,显示出旅途的艰辛。

第三句“古路草初白”,通过描绘古道上草色转白,暗示季节更替,天气转凉。第四句“大河冰未成”进一步强调冬季未至,河水尚未结冰,反映出北方冬季特有的景象。

第五、六句“暖科桑柘美,寒织杼梭鸣”,通过温暖的桑柘和寒冷中妇女们纺织的声音,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这里以温暖的桑柘与寒冷的织梭形成对比,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表达了诗人对棣州淳朴民风的赞美,认为当地百姓和睦,即使在休息的棠树下也不会发生争执,展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棣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梅尧臣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地方安宁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山中清隐图

王屋山前云气多,濯濯水流幽涧阿。

青松白石有如此,岁久不归生薜萝。

(0)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二

四壁云山拥翠屏,上方零落锁寒扃。

祇缘丧乱无虚日,颠倒琅函贝叶经。

(0)

句曲山中

闻说昌阳可引年,便从句曲种秋烟。

茅家兄弟如相识,赠我明珠百颗圆。

(0)

柬宣城俞用中兼贻郡守

闻君旅寓宣城日,绝似拾遗殊可怜。

瘦蹇骑从官道侧,苦吟书遍草堂前。

孤撑老气陵严武,特立贫交许郑虔。

郡中况有贤知己,应是时时送酒钱。

(0)

奉旨咏白兔

桫椤阴里捣灵砂,不使黄尘一点加。

立向月中霜脱颖,行过桂底雪生花。

赤乌翔集非专美,丹凤来仪足并誇。

解得长生保贞素,洁身长近玉皇家。

(0)

夜过江州伪汉故都

此地当年建翠华,歌钟云沸五侯家。

眼前谁是池中物,身后徒为井底蛙。

午夜长风催桂楫,满江明月浸芦花。

琵琶哀怨今安在,惟有荒城寄宿鸦。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