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雁》
《闻雁》全文
明 / 陶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船上三更后,天边一雁过。

远声闻浦口,清影落渔蓑。

故国犹怜汝,他乡更奈何。

因之感同气,惆怅向烟波。

(0)
鉴赏

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对雁声与雁影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漂泊异乡生活的感慨。

首句“船上三更后”,点明时间是在深夜,船行水上,夜色深沉,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基调。接着,“天边一雁过”一句,雁字横空,打破了夜的寂静,引出下文对雁声和雁影的描写。

“远声闻浦口,清影落渔蓑。”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将雁的叫声与它在水面上投下的清晰倒影展现出来,既表现了雁的孤独与遥远,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雁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它的影子则静静地落在渔人的蓑衣上,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故国犹怜汝,他乡更奈何。”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诗人仿佛在问,故乡是否还在怜惜这只南飞的大雁?而在他乡,又该如何面对这无尽的漂泊?

最后,“因之感同气,惆怅向烟波。”诗人以雁自比,感叹自己如同这只南飞的大雁,远离故乡,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寓意着对所有漂泊异乡者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陶益

陶益
朝代:明

陶益(一五二○?—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猜你喜欢

临江仙.州署东偏新辟小园成,春日偶题

丝雨愔愔飘未已,遥山半被云遮。

小园堪拟庾公家。数竿君子竹,一径美人花。

清昼垂帘无个事,茗炉闲试新茶。

眼前生趣足相夸。燕儿营厦屋,蜂使放朝衙。

(0)

卜算子.珊瑚林同闽人赋

香到落梅风,青到垂杨缕。

春色三分半已归,花泪弹红雨。

难剪是愁思,欲埋无头绪。

粉蝶双双也怕愁,飞过邻家去。

(0)

柳色黄.绿阴

雨湿芳枝,风送小窗,绿暗如织。

无端细草连天,掩映做残春色。

轻烟漠漠,剩有几点昏鸦,绕林一片横云黑。

秋梦怯重寻,莫凭栏望极。难觅。

绛唇红褪,腻脸香销,但成追忆。

缆系湖边,一笛渔舟消得。

可堪莺燕,一任老尽风流,斜阳影里空南北。

更甚处王孙,未归来金勒。

(0)

诉衷情

簟冷芙蓉香雾细,月初浮。灯欲尽,烟烬隐层楼。

翠羽压金钩。悠悠,暮山相对愁。一天秋。

(0)

菩萨蛮.即事二首·其一

锦檐茸帽婆焦顶。堆金织翠攒花领。蔽膝绣鸳鸯。

双环腰带长。浓香薰半臂。红颊凝烟醉。

轻薄不成顽。调笙半日閒。

(0)

浣溪沙.游仙五首·其五

玉女调丝弄苦篁,无愁无怨动清商。

轻风吹起九霞裳。

天姥亲梳云鬓腻,世人学画翠娥长。

笑声归去月茫茫。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