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方照夜,此物用能行。
焦首终无悔,横身为发明。
尽心常欲晓,委地始知轻。
若比飘飘梗,何邀世上名。
油灯方照夜,此物用能行。
焦首终无悔,横身为发明。
尽心常欲晓,委地始知轻。
若比飘飘梗,何邀世上名。
这首诗名为《挑灯杖》,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以挑灯杖为题材,通过描绘其在夜晚照明的作用,展现出挑灯杖默默奉献的精神。首句“油灯方照夜”描绘了挑灯杖在黑暗中提供光明的情景,次句“此物用能行”强调了它的实用性。接下来,“焦首终无悔”表达了挑灯杖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决心,即使牺牲也无怨无悔。“横身为发明”进一步刻画了它无私奉献的形象,即使被折断,也能发挥出作用。
“尽心常欲晓”体现了挑灯杖始终如一地付出,希望带给人们黎明般的清醒。“委地始知轻”则暗示了它在完成使命后,即使落在地上也显得轻盈,不求回报。最后两句“若比飘飘梗,何邀世上名”,将挑灯杖与随波逐流的浮萍相比,表达出挑灯杖淡泊名利的态度,宁愿默默无闻,也不追求世间的虚名。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挑灯杖的无私奉献和淡泊精神,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