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年年教习流,朱旗玄甲总沈浮;
岁星不识今何在,依旧欃枪挂斗牛!
越国年年教习流,朱旗玄甲总沈浮;
岁星不识今何在,依旧欃枪挂斗牛!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杂感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越国(古代诸侯国,后泛指浙江一带)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年年教习流"暗示了长期的军事训练和抵抗,"朱旗玄甲总沈浮"描绘出战事频繁,旗帜与甲胄沉浮于战场的惨烈景象。"岁星不识今何在"暗指时局动荡,连星辰也似乎失去了方向,"依旧欃枪挂斗牛"则以北斗七星中的斗、牛两宿象征战争仍在继续,如同古代神话中的凶星欃枪依然高悬。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抗清斗争持续不断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张煌言以历史典故和天文意象,展现了鲜明的忧患意识和个人的家国情怀。
小轩佳致信通幽,爽气侵人挟九秋。
暇日不妨寻旧隐,清时无用借前筹。
能诗谁复追常建,爱竹吾今似子猷。
已有琴书随杖履,更邀闲客伴清游。
学道未忘名,欲跨扬州鹤。
渊明赋归来,颇恨未恢廓。
平生刚褊性,敢避穷兽搏。
君诗如清琴,平淡犹贺若。
泠然山水音,妙响振林壑。
宁为太史走,岂事桓温幕。
乐哉吴望游,微凉生殿阁。
况兹积雨后,枕簟谢焚灼。
未能去三彭,便可休六凿。
跌宕文字间,诗酒自相酢。
气凌李杜豪,力振曹刘弱。
偏师攻长城,稍稍出方略。
山川助离骚,景象如宿约。
阴风起虚籁,暮霭昏城郭。
菡萏泛金塘,筼筜陨银箨。
卧看晓参横,坐待残月落。
不愁衣典尽,尊空莫起酌。
明朝醉复醒,生忧押垂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