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土殊不恶,太公但念东归乐。
汉皇真有缩地功,能使新丰为故丰。
人民不异山川同,公不思归乐关中。
汉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对何匆匆,当时幸不烹若翁。
长安风土殊不恶,太公但念东归乐。
汉皇真有缩地功,能使新丰为故丰。
人民不异山川同,公不思归乐关中。
汉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对何匆匆,当时幸不烹若翁。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今西安)的风土人情,与太公(姜子牙)的典故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诗人认为长安的环境良好,即使太公也应感到满足,因为汉皇(指汉武帝)似乎具有神奇的力量,使得新丰(地名)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诗人强调当地人民生活稳定,如同山川一样不变,暗示太公无需急于回归故乡关中。
然而,太公并未立即享受这种安逸,他似乎更关注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诗中以“汉家四海一太公”表达国家的强大,而太公在这样的大局面前,面对朝廷的召唤,显得从容不迫,没有匆忙离去的意思。最后,诗人以幽默调侃的口吻说,如果太公当年被烹(意指被杀),那将是一种不幸,但实际上他得到了尊崇,暗示太公的智慧和忠诚得到了回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才贡献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思考。李东阳的笔触细腻,语言流畅,展现了明朝文人的独特见解。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凉风动行兴,含笑话临途。
已得身名了,全忘客道孤。
乡程过百越,帆影绕重湖。
家在飞鸿外,音书可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