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动荡世道中选择隐居的境况,披露了其坚守内心高洁不屈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鹿鸣、羽服等象征性的物象的运用,展现了隐士面对乱世所持有的超然态度。
“几多事隔丹霄兴”一句,透露出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隐士却仍保持着不染尘俗的心境。"三十年成两鬓霜"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岁月的增长,这种对比强化了隐士坚守初心的决心。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进一步展示了隐士内在的坚韧与不屈之精神,即便是在偏远山林中,他依旧保持着一颗不服输的刚毅之心。"中朝旧有知音在"则表明诗人对于能理解自己境遇的人持有一种深切的怀念。
最后,“可是悠悠入帝乡”一句,既是对隐士最终归宿的一种美好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士精神世界的最高赞美。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位不为世事所动、坚守高洁品格的隐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