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拂精蓝护翠云,几番雷雨卧龙兴。
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
白社风流原有地,青编事业岂依僧。
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
拂拂精蓝护翠云,几番雷雨卧龙兴。
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
白社风流原有地,青编事业岂依僧。
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静谧而神圣的场景,以"拂拂精蓝护翠云"起笔,形象地展现了精蓝(可能是寺庙)被翠绿的山云环绕的宁静气象。"几番雷雨卧龙兴"暗喻着经过风雨洗礼后,寺庙仿佛卧龙般重焕生机。
"两贤高躅明千佛"赞美了两位贤德之人,他们的高尚足迹照亮了千座佛像,象征着智慧与精神的传承。"三世传家又一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世代延续的教化之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家族和佛法的道路。
"白社风流原有地"提到的白社,可能是指文人雅集之地,表达了这个地方不仅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是传播佛法的重要场所。"青编事业岂依僧"则表明,弘扬佛法并非单纯依赖僧侣,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最后两句"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将寺庙的声誉与山川大地相连,意味着其影响力将随着时光流逝,逐渐在世间流传开来,期待后人能相继攀登学问与道德的高峰。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寺庙文化传承与教化作用的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文化延续的期许。
先皇御天宇,圣德靡不周。
英谋乘末造,百职嗟未修。
贼凶祸竟烈,率士戴同仇。
宫车不忍听,社稷沦浮沤。
鸱张窥宝箓,逆毒播神州。
三光黯失色,五岳撑齐愁。
万乘东方来,自天降貔貅。
一鼓克关甸,长驱抵燕幽。
电扫欻雷崩,群孽载奄刘。
八荒幸弛愤,九庙亦濯羞。
吊伐协天机,仁义匪弓矛。
嗟晋越西鄙,实维冲贼喉。
封豕又巢穴,歇遽释兜鍪。
跨河遂收崤,不啻触蚁丘。
元憝稽天诛,长瞻血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