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闻汝访灵威,庐阜鄣山策几挥。
天地可容双剑合,风尘吾乞一筇归。
江边待客歌持楫,汉上逢人问息机。
已约茅君秋月下,藏书须到石门扉。
东游闻汝访灵威,庐阜鄣山策几挥。
天地可容双剑合,风尘吾乞一筇归。
江边待客歌持楫,汉上逢人问息机。
已约茅君秋月下,藏书须到石门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李本宁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首联“东游闻汝访灵威,庐阜鄣山策几挥”表达了诗人得知友人来访时的喜悦和准备迎接的心情,同时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颔联“天地可容双剑合,风尘吾乞一筇归”运用象征手法,以“双剑合”比喻友谊的坚固,“一筇归”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愿,同时也寓意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颈联“江边待客歌持楫,汉上逢人问息机”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聚的场景,通过“江边待客”和“汉上逢人”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期待的氛围。尾联“已约茅君秋月下,藏书须到石门扉”则预示了诗人与友人未来的相聚,以及在宁静的月光下共同探讨学问、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隐逸情怀与人文精神。
藏山有良玉,潜渊有明珠。
宝气露光彩,见者讵肯遗。
贤士抱良贵,又与珠玉殊。
方其未达时,眇然一布韦。
时来取通显,乘轩而执圭。
鹤书出阊阖,嗣圣清明初。
弹冠今汇征,骎骎上天衢。
显亲与事君,忠孝当无亏。
青山横白云,野色极潇洒。
见者必属目,宝相在其下。
此翁强健时,门外无车马。
夫岂固绝交,欲与无可者。
独我时扣关,辞色颇相假。
玄禅到佛祖,妙句近风雅。
万事已陈迹,哀思泪盈把。
即之不复见,去之不忍舍。
优婆塞何为,酌水日奠斝。
三径草易荒,悲风绕松槚。
花枝点缀深浅红,溪山二月春融融。
琴堂清晓气葱郁,蹑凫此日来仙翁。
姓名已久书绛阙,骨相元自居纱笼。
君王厚下为保障,郎宿垂光临一同。
两行吏立薄冰上,四境人行明镜中。
三年妙手巧制锦,藉甚治声闻九重。
桃李阴边共歌舞,劝君饮尽玻璃钟。
著鞭由此登要路,推毂岂必由诸公。
未教曳履侍文石,亦合峨豸乘花骢。
中堂朱绂映綵服,瑶池无日无春风。
摩挲铜狄阅人世,何止他年方两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