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点缀深浅红,溪山二月春融融。
琴堂清晓气葱郁,蹑凫此日来仙翁。
姓名已久书绛阙,骨相元自居纱笼。
君王厚下为保障,郎宿垂光临一同。
两行吏立薄冰上,四境人行明镜中。
三年妙手巧制锦,藉甚治声闻九重。
桃李阴边共歌舞,劝君饮尽玻璃钟。
著鞭由此登要路,推毂岂必由诸公。
未教曳履侍文石,亦合峨豸乘花骢。
中堂朱绂映綵服,瑶池无日无春风。
摩挲铜狄阅人世,何止他年方两瞳。
花枝点缀深浅红,溪山二月春融融。
琴堂清晓气葱郁,蹑凫此日来仙翁。
姓名已久书绛阙,骨相元自居纱笼。
君王厚下为保障,郎宿垂光临一同。
两行吏立薄冰上,四境人行明镜中。
三年妙手巧制锦,藉甚治声闻九重。
桃李阴边共歌舞,劝君饮尽玻璃钟。
著鞭由此登要路,推毂岂必由诸公。
未教曳履侍文石,亦合峨豸乘花骢。
中堂朱绂映綵服,瑶池无日无春风。
摩挲铜狄阅人世,何止他年方两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花枝间点缀着深浅不一的红色,溪山在二月间已经充满了春意。琴堂清晨,气氛庄重而又生机勃勃。这一切都像是仙翁来临的日子。诗人提到自己的名字早已载入史册,而他本人的骨相则隐于世俗之中。
君王对待下属厚恩,为的是保障国家的安定,郎官宿在宫中,光辉照耀,同样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这一切都像是人行走在明镜之中,映射出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吏员们立于薄冰之上,彷彿置身于危险的边缘。
诗中的“三年妙手巧制锦”一句,显示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这些都传遍了九重宫阙。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提醒着人们要尽情享乐,就像桃李之下的人们共同歌舞。劝君饮尽玻璃钟中的美酒,不必过于拘泥。
诗人随后描写骑马登上重要的道路,但并不一定需要他人的帮助或认同。未曾教导过的侍女依然守在文石旁,而诗人则是驾着花骢,乘坐着高贵的马匹。中堂之内,朱红色的帷幕映衬出绣服的华丽,而瑶池边,没有一日不充满春风。
最后,诗人摩挲古铜狄,思索人世间的一切,这一切都远超过了他年轻时两瞳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