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庾关暗晓昕,人从鸟道入高雯。
嵩林秋晚新忧隐,车马骈阗旧见闻。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
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
突兀庾关暗晓昕,人从鸟道入高雯。
嵩林秋晚新忧隐,车马骈阗旧见闻。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
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度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突兀庾关暗晓昕”,以“突兀”形容大庾岭的险峻,清晨的曙光将其笼罩在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接着,“人从鸟道入高雯”一句,巧妙地将人类的行走与鸟儿的飞翔相提并论,暗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顺应,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道的敬畏和追求。
“嵩林秋晚新忧隐”中,“嵩林”指代高大的山林,秋天的傍晚,万物似乎都沉浸在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忧思之中,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车马骈阗旧见闻”则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在的景象,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的沧桑。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两句,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将坚守自我,不被世俗所累;站在高处,他不会将自己分割于自然与社会之外,而是与之和谐共存。
最后,“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天地之间自有公正,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山田,也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摩云霄人不复见,高风独为今所羡。
西岭东偏旧草堂,七百年来陵谷变。
有苾刍誓斯受经,草堂彷佛图丹青。
灵隐山前天竺后,飞来小朵莲华层。
草堂住近呼猿洞,怪石嵌空树高耸。
三生台畔秋月凉,九曲亭边春水动。
真观慈云两寂寞,猿声夜向峰头落。
誓也溪翁白足徒,古人已矣今人作。
我昔年曾十三四,挟书晚出中峰寺。
一气走上莲花层,两脚跳梁若奔兕。
于今老大空看图,江城鸱坐胡为乎。
人间草堂何处无,只有西岭如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