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度大庾岭二首·其一》
《度大庾岭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突兀庾关暗晓昕,人从鸟道入高雯。

嵩林秋晚新忧隐,车马骈阗旧见闻。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

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度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突兀庾关暗晓昕”,以“突兀”形容大庾岭的险峻,清晨的曙光将其笼罩在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接着,“人从鸟道入高雯”一句,巧妙地将人类的行走与鸟儿的飞翔相提并论,暗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顺应,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道的敬畏和追求。

“嵩林秋晚新忧隐”中,“嵩林”指代高大的山林,秋天的傍晚,万物似乎都沉浸在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忧思之中,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车马骈阗旧见闻”则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在的景象,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的沧桑。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两句,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将坚守自我,不被世俗所累;站在高处,他不会将自己分割于自然与社会之外,而是与之和谐共存。

最后,“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天地之间自有公正,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山田,也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寄东轩

黄鞠初开白露零,淮河水落远山青。

一声雁度秋云冷,吟到黄昏月满庭。

(0)

西岭草堂图为誓上人作

摩云霄人不复见,高风独为今所羡。

西岭东偏旧草堂,七百年来陵谷变。

有苾刍誓斯受经,草堂彷佛图丹青。

灵隐山前天竺后,飞来小朵莲华层。

草堂住近呼猿洞,怪石嵌空树高耸。

三生台畔秋月凉,九曲亭边春水动。

真观慈云两寂寞,猿声夜向峰头落。

誓也溪翁白足徒,古人已矣今人作。

我昔年曾十三四,挟书晚出中峰寺。

一气走上莲花层,两脚跳梁若奔兕。

于今老大空看图,江城鸱坐胡为乎。

人间草堂何处无,只有西岭如西都。

(0)

赠畦乐翁

开圃艺嘉蔬,芳畦绕茅屋。

春雨昨夜来,满眼浮新绿。

短锄日已携,不课儿与仆。

但知此中趣,馀外非所欲。

陶令颇从容,董生何局促。

浩歌对青山,孤云暮归麓。

(0)

法喜曲

仁风广被,春日载熙。天人共仰,显幽靡遗。

岂惟华竺,覃及岛夷。因斋以颂,于礼攸宜。

(0)

征妇词

妾身愿如弓上弦,万里随郎长在边。

郎身莫如弦上箭,一去无还不相见。

堂上阿婆今白头,妾守空闺郎远游。

请郎看取门前树,上有慈乌不飞去。

(0)

思悲翁

客有思悲翁,老大悲明月。

昨日颜如丹,今朝鬓成雪。

雪色落明镜,所思胡不悲。

寄言东家子,行乐当及时。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