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愿如弓上弦,万里随郎长在边。
郎身莫如弦上箭,一去无还不相见。
堂上阿婆今白头,妾守空闺郎远游。
请郎看取门前树,上有慈乌不飞去。
妾身愿如弓上弦,万里随郎长在边。
郎身莫如弦上箭,一去无还不相见。
堂上阿婆今白头,妾守空闺郎远游。
请郎看取门前树,上有慈乌不飞去。
这首《征妇词》以一位思夫的女子口吻,描绘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担忧。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孤独与痛苦。
首句“妾身愿如弓上弦”,女子自比为弦,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忠诚与期待,希望像弓弦一样,无论何时都紧绷着,等待着丈夫归来。接着,“万里随郎长在边”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丈夫的追随与支持,即使相隔万里,也愿意陪伴在他身边。
“郎身莫如弦上箭,一去无还不相见”则通过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即使丈夫如同箭一般射出,一旦离开,就可能永远无法回来,与妻子再相见。这种生死未卜的担忧,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创伤。
“堂上阿婆今白头,妾守空闺郎远游”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结合,描绘了一幅年迈的婆婆与独守空房的妻子共同面对岁月与思念的画面,强化了战争对家庭成员情感的深刻影响。
最后,“请郎看取门前树,上有慈乌不飞去”以门前的树木和不离巢的慈乌为喻,寄托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期盼。树木象征着家园的稳定与不变,而慈乌不飞去,则表达了女子希望丈夫能像慈乌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共同守护这份家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反映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黄鹄黄鹄,牝牡相随。游于四海,不识别离。
始妾结发时,与君年相齐。
一朝纳伉俪,百岁以为期。
奈何乎中路,而捐子与妻。且君之徂,妾逢百罹。
父母将我去,亲戚夺我志。
言云为我志,言云为我计长久,祇令增伤悲。
忆君垂诀,托我孤儿。我嗔君言,奈何见疑。
晨起作羹与糜,欲持饴阿谁?
嗟我不如黄鹄,将子与妇,至死相随飞。
我宁用生为,我宁用生为!众人何知,维馀天知。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