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樱桃,髻蒲萄。两两花衫三尺高。鹓雏初羽毛。
酌酴醾。食香饴。解乞韦娘歌楚辞。春筵才上时。
口樱桃,髻蒲萄。两两花衫三尺高。鹓雏初羽毛。
酌酴醾。食香饴。解乞韦娘歌楚辞。春筵才上时。
这首《长相思·稚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与生活的温馨场景。
“口樱桃,髻蒲萄”,开篇以“樱桃”和“蒲萄”比喻孩童的红润小嘴与发髻的圆润可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孩童的外貌特征,同时流露出对孩童的爱怜之情。“两两花衫三尺高”,描绘了孩童穿着鲜艳的花衫,仿佛花朵般娇艳欲滴,站立于三尺之高,既表现了孩童的活泼灵动,也暗示了他们如同花朵一般,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充满生机与希望。“鹓雏初羽毛”,鹓雏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借指孩童,初长成的羽毛象征着孩童正在逐渐长大,探索世界,展翅飞翔的准备阶段。“酌酴醾。食香饴”,通过饮酴醾酒和吃香甜的糖,展现了孩童享受生活,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解乞韦娘歌楚辞”,韦娘是古代著名的歌女,这里意指孩童学习歌唱,模仿韦娘唱楚辞,既体现了孩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与传承。“春筵才上时”,春天的宴席刚刚开始,寓意着新的开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孩童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童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通过对孩童外貌、活动、学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纯真无邪、充满好奇与活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早期阶段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