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兰若岁时同,绣毂珠帘处处逢。
花院鸟归深殿磬,雨楼人散隔城钟。
长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见远峰。
年去年来人自老,空馀坏衲挂长松。
传经兰若岁时同,绣毂珠帘处处逢。
花院鸟归深殿磬,雨楼人散隔城钟。
长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见远峰。
年去年来人自老,空馀坏衲挂长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寺院景象。首联“传经兰若岁时同,绣毂珠帘处处逢”以“传经”的活动与“绣毂珠帘”的繁华形成对比,暗示了寺院与世俗世界的共存,同时也预示了下文对寺院静谧生活的描写。
颔联“花院鸟归深殿磬,雨楼人散隔城钟”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静谧氛围。花院中鸟儿归巢,深殿内钟声悠扬,雨楼中人已散去,远处传来隔城的钟声,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世界。
颈联“长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见远峰”则将视线从寺院内部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色,淡淡的天空与平野相接,落日余晖映照着远处的山峰,画面宏大而富有层次感,展现了大自然与寺院和谐共存的景象。
尾联“年去年来人自老,空馀坏衲挂长松”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主题。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寺院中的僧侣们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的身影在长松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独而坚定。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永恒与短暂、存在与消逝之间深刻哲思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院生活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以及对时间流转、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感悟和追求。
几日东风,流光暗度,又是春韶情味。
柳色青青,隐映碧桃开未。
刚社燕、啄遍芹泥,渐粉蝶、暗销香腻。
诉春愁,恰恰莺啼,望人长向翠楼倚。
无聊花下独自,对著斜风细雨,游丝轻曳。
不定阴晴,酿做恼人天气。
扶彩袖、红泪空收,对清波、素书谁寄。
愿征人、莫惜轮蹄,那须锦词费。
池莲已谢,篱菊又残,正念远人天际。
塞雁南来,带得一封书至,且先看、两个平安字。
欲慰我、离愁万种,谁知翻触愁起。廿载蚕丛寄。
总浪负年华,薄名微利。急整归鞭,鬓发料非昔矣。
怎而今、不把瓜期记。
越看那、红笺细楷,觉心情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