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山色碧氤氲,徙倚高台对落曛。
阙下春归周柱史,亭边夜醉汉将军。
丹霄法从多鹓侣,白社风流有鹿群。
此别澄清应在念,螭头封事可相闻。
尊前山色碧氤氲,徙倚高台对落曛。
阙下春归周柱史,亭边夜醉汉将军。
丹霄法从多鹓侣,白社风流有鹿群。
此别澄清应在念,螭头封事可相闻。
这首诗描绘了在香山寺阁中与大将军一同为北上的侍御孙湛明送行的场景。首句“尊前山色碧氤氲”以碧绿的山色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徙倚高台对落曛”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环境的变换,展现了送行时的从容与深情。
“阙下春归周柱史,亭边夜醉汉将军”两句运用典故,将送行的场景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其中,“阙下春归”暗示时间的流逝,“亭边夜醉”则描绘了离别之夜的酒宴,表现了深厚的友情。
“丹霄法从多鹓侣,白社风流有鹿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送行的地点与人物的志趣相融合,暗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追求。这里,“丹霄”象征高远的理想,“鹓侣”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白社”则代表了清雅的生活方式,“鹿群”可能暗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此别澄清应在念,螭头封事可相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希望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保持清明的头脑,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通过书信(螭头封事)传达彼此的心声,保持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丰富的历史典故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江上低篷,听雪青衫,断泪飘向芦窠。
抱瑟空弹,古怨诉与湘娥。
怎禁他、夜来风雨,才信有客里关河。
拥云螺、五湖归雁,又带愁过。消磨。
旧欢影事,凉筝水阁。倚扇传歌。
门掩黄昏,梨花庭院峭寒多。
酒边词剩吟秋士,灯底梦、曾伴春婆。恨如何。
相思淼淼,一箭横波。
梁孝子,早孤而鳏惟养母。
有兄从军弃儿女,废姊寡居养无所。
孝子念母情所钟,迎姊就养来家中。
更携二侄共哺食,令母弄孙嬉笑同。
市尝大雪薪炭绝,起析舂具就炉爇,不令母知母心悦。
乱馀时果贵且珍,出买菱实先献新,母食甘之忘其贫。
梁孝子,行孝义,只不读书宁识字,天性真醇有如此。
吁嗟今之人,禄食往往肥其身。
同气乃异趋,肝胆如越秦。
孝子诚愧之,吁嗟今之人。
尝闻林间鸟,反食哺其母。
母衰塌翼坐,供养急衔取。
今晨观所哺,匪独矜老丑。
方其骈立次,情亦均左右。
有如雌伏时,局促拳两肘。
雄亦念其饥,出营含满口。
归飞闯巢户,彼此欣接觏。
振翼而张颐,嗷嗷类初鷇。
辛勤拾虫蚁,甘忍不下咮。
岂不犹已饥,分食贵先后。
有时通劳逸,雌出雄更伏。
母子夫妇间,出入更助守。
义恩重酬报,此意竟谁嗾。
圆颅异羽族,反目多阋斗。
腼焉不顾养,荒悖事博酒。
一体较铢锱,亲亲乃殊搆。
我吟反哺诗,庶以祛俗蔀。
江干惬幽屏,草扉亦常关。
晚途断归人,虚市见寒山。
林木变冬候,繁绿忽已殷。
鸣鸟相因依,孤云时去还。
唐虞既云远,慨此时独艰。
四体岂不勤,我发日已斑。
翱游千载上,偃仰一室间。
乐咏古人诗,庶几无腼颜。
携酒陟层巘,披榛趁幽途。
眷言宾友集,乐此山水娱。
烟峦既合沓,风磴复盘纡。
济济丽服偕,洋洋清奏俱。
维时春气暄,谷鸟鸣相呼。
丛柯自交叶,花萼方承跗。
始登天宝坛,稍瞰北岩隅。
丹井注紫霞,云峰耀玄珠。
龙洞辟南巅,层宫俨清都。
纵目领众奇,游心周八区。
相劝各欢饮,击鼓吹笙竽。
立监视行觞,更仆佐倾壶。
舒怀或同笑,愤志亦独吁。
所欣契谊齐,幸免礼法拘。
言归已向夕,落日相携扶。
奕奕花间灯,馀辉烂星湖。
岂曰恣沈湎,庶用弥忧虞。
寄言城市子,此乐今恐无。
痴龙兀挟云阵舞,海天十日九风雨。
脉脉隔江不得语,冒雨寻僧禅趣古。
何期海上听潮人,心花怒发天地春。
豪吟杜陵洗兵马,天涯慰我哀时身。
开缄喜若与君遇,顿释愁怀诵佳句。
云阴蔽天无斗牛,漫倚楼阑看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