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递相变,铺扬体益平。
相如上林苑,庾信楚人缨。
所贵陶神理,奚称协律声。
雕虫工篆刻,莫笑得俳名。
风雅递相变,铺扬体益平。
相如上林苑,庾信楚人缨。
所贵陶神理,奚称协律声。
雕虫工篆刻,莫笑得俳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系列中的一首,主题为“赋”。弘历,即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诗歌有着深厚的造诣。
诗中提到“风雅递相变”,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风格演变的观察与思考,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形式与内容都在不断变化发展。“铺扬体益平”则可能是在强调诗歌语言的流畅和平易近人的特点。
“相如上林苑,庾信楚人缨”引用了两位著名文人的典故,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与庾信的《哀江南赋》,以此来说明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创作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
“所贵陶神理,奚称协律声”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见解,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触动人心、反映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而非仅仅追求音律的和谐。
“雕虫工篆刻,莫笑得俳名”则是对诗歌创作中各种技巧与形式的探讨,暗示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多样性的欣赏与包容,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拘泥于形式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与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弘历对于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传统与创新、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黄钟宫动夏秋分,夜来一雨如倾盆。
炎云洗尽金天浑,老人星见程家门。
老人降生叙南村,昔日闻名今共论。
耆英侍坐聆嘉言,八窗玲珑笑语温。
千载一朝逢漆园,夹拶小涧开窗轩。
云鸡月犬闻朝昏,衰情晚态常相存。
翠竹紫凤高腾骞,梧枝袅娜栖雏鹓。
琴弹碧玉箜篌蕃,炉养白砂贤弟昆。
胎仙三叠舞翩翻,玉液九转朝昆崙。
沆瀣为饮霞为餐,菊酒酌客香盈樽。
欲随枕石漱潺湲,只恐鼎养归天阍。
九老图中姓字尊,月倦指点诗轻扪。
莫学刘阮穷溪源,尽教亲见眼前七世森仍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