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严郎中宪母》
《挽严郎中宪母》全文
明 / 何乔新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窈窕名家媛,闺门蔼德音。

采蘋共妇道,断织感夫心。

恪孝尊章重,谦慈娣似钦。

凤雏嗟未长,鸾影怅先沉。

芳草埋珠佩,浮埃掩绣衾。

庭萱凄晓露,原柏锁秋阴。

懿德生前著,恩波没后深。

凤冠峨夏翟,龙诰湿泥金。

啼鸟悲春槛,愁云起暮岑。

贤郎肠断处,风急树萧森。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严郎中宪母》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是对严郎中宪之母的哀悼与颂扬。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逝者高尚的品德与深远的影响。

首句“窈窕名家媛”,赞美逝者不仅外貌端庄秀美,而且出身名门,品行高雅。接着“闺门蔼德音”进一步强调其在家庭中的道德声望和影响力。通过“采蘋共妇道,断织感夫心”,诗人以古代女子的美德为喻,赞扬逝者在家庭生活中的贤淑与对丈夫的深情。

“恪孝尊章重,谦慈娣似钦”则展示了逝者对长辈的尊敬与对姐妹的慈爱,体现了她的人格魅力与家族伦理观。然而,“凤雏嗟未长,鸾影怅先沉”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未能看到子女成长的遗憾与惋惜,以及对其早逝的哀痛之情。

“芳草埋珠佩,浮埃掩绣衾”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的墓地景象,暗示其离世后的寂静与哀伤。“庭萱凄晓露,原柏锁秋阴”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象征着逝者在人们心中的永恒怀念。

“懿德生前著,恩波没后深”总结了逝者生前的美德与死后人们对她深切的怀念与感激。最后,“凤冠峨夏翟,龙诰湿泥金”以华丽的服饰象征逝者的尊贵地位,而“啼鸟悲春槛,愁云起暮岑”则再次强调了哀悼之情,以及逝者离去后留下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回顾与哀悼,展现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对逝者品德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家庭成员的同情与慰藉。

作者介绍

何乔新
朝代:明   号:椒丘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生辰:1427年-1502年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猜你喜欢

菊·其三

不是花难发,炎洲故晚寒。

苦心嫌自见,佳色畏人看。

地暖非吾性,山深正所安。

微红有霜叶,采采作晨餐。

(0)

咏管宁·其一

生长惟潜逸,栖迟岂守高。

闺庭閒出入,几杖未烦劳。

语客惟经典,依人自羽毛。

一匡思祖业,慷慨在蓬蒿。

(0)

初冬盐步江上作·其三

人家全不见,总在荔枝洲。

蟋蟀那知暮,芙蓉自作秋。

山随苍树出,水逐白云流。

渔父无心者,芦花使白头。

(0)

题二半阁

吾道非禅寂,犹宜半读书。

弦歌娱一室,风雅变三闾。

坐久生明月,吟高入紫虚。

流光应自惜,不是爱閒居。

(0)

阳江道上逢卢子归自琼州赋赠·其七

首夏过琼甸,槟榔得食花。

螺杯川上拾,捻酒洞边赊。

逸兴凌山月,新诗夺海霞。

买愁村若到,定爱髻鬟斜。

(0)

汪学博携饮罗湖·其三

中原从此尽,回首奈愁何。

地控三洋海,人祠二伏波。

凉应天北少,风是日南多。

况有澄湖水,亭高出芰荷。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