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过琼甸,槟榔得食花。
螺杯川上拾,捻酒洞边赊。
逸兴凌山月,新诗夺海霞。
买愁村若到,定爱髻鬟斜。
首夏过琼甸,槟榔得食花。
螺杯川上拾,捻酒洞边赊。
逸兴凌山月,新诗夺海霞。
买愁村若到,定爱髻鬟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阳江道上偶遇友人卢子归自琼州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
首句“首夏过琼甸,槟榔得食花”,点明季节与地点,初夏时节,诗人经过琼州大地,见到槟榔树上绽放的花朵,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螺杯川上拾,捻酒洞边赊”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水边拾取螺壳作为酒杯,在洞边赊酒畅饮的场景,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豪放。
“逸兴凌山月,新诗夺海霞”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才情与激情,他们的诗兴超越了山间的明月,新作的诗歌甚至能与海上的晚霞相媲美,彰显了他们创作的高超技艺和不凡境界。
“买愁村若到,定爱髻鬟斜”最后两句,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如果诗人来到某个愁绪满溢的村庄,定会被那里的女子斜梳的发髻所吸引,既是对乡村风情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的佳作。
久作湘中客,数从林下游。
契繇先世叙,谊向古人求。
我敢逃黄绶,公宁卧白头。
庙堂有北客,人物想中州。
晦翁守南康,政成有余暇。
驾言山之中,于日非聊假。
紫霄作重阳,白鹿见图画。
闻之几向风,恨不款段跨。
今年五溪归,迩日三湘役。
先生喜其至,舍以江亭阔。
频能枉高轩,人骇非重客。
那知先生意,于此自为德。
兹日复何日,休沐著甲令。
先生重过之,俱款石皷胜。
西溪命题字,东岩俾开径。
既除古莓苔,又索贤名姓。
已焉兴未休,棹舟放中流。
西风未却暑,一雨方回秋。
僧坊远莫至,隐墅近得留。
宁同岘山辈,不异舞雩游。
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
虽云尤物不必有,时一玩之何病为。
吾行东南千万里,仙游不已遂臻此。
奇奇怪怪日在眼,浩浩汤汤夜盈耳。
旧评峡江似严陵,此行佳处亦可朋。
又闻八桂好山水,亦应与此相云仍。
画师好手不可遇,诗中有画无其具。
江神好事不我尤,乞与一山酬愿素。
不如何年遭仆落,浪激波冲几飘泊。
岸高壁立自崭岩,泓浅坳深非斧凿。
老夫得之喜莫极,欲加名字相刻画。
卧之成岭立成峰,天成故尔非人力。
多言譊譊欲何如,要觅新诗为写摹。
余名敢与昔人并,用寄我友梅苏徒。
晦庵无处著,泛宅又吴淞。
载月初寻棹,看山不藉筇。
听渠猿鹤怨,心喜鹭鸥逢。
遥想题诗处,枫桥半夜钟。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