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万松山,西樵七松岭。
山人听风涛,何似陶弘景。
句曲万松山,西樵七松岭。
山人听风涛,何似陶弘景。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士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通过对比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不同理解。
“句曲万松山,西樵七松岭。” 开篇点出两位隐士所居之地,句曲山与西樵山,皆以松树著称,万松山与七松岭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林的茂盛与壮观。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也暗示了隐士们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山人听风涛,何似陶弘景。” 这一句将两位隐士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对比。山人(即隐士)在山中聆听风声与涛声,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宁静与和谐。而“何似陶弘景”则将这种生活与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陶弘景相比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陶弘景以其高洁的品性和深邃的智慧,被后世尊为“山中宰相”,他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无疑对这位明代的隐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不仅展现了两位隐士对自然的不同体验与感悟,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表达。
云蔽遥岑,风回浅渚,起看天际层阴。
秋来未几,新凉渐满衣襟。疏叶落,断蝉吟。
似巴山、山馆深沈。最难忘处,篝镫夜雨,同话羁心。
还家欢聚朋簪。其柰流光急驶,华发交侵。
重弹苦调,相思怨入青秦。关塞杳,海波深。
又何妨、魂梦追寻。向知音道,佳期纵晚,犹胜而今。
朱甍翠瓦,几折修廊,占有无穷佳丽。
粉黛初匀,琵琶斜抱,蕊阙仙人惊避。软款移纤指。
撚冰弦数转,泠然幽细。
恁时晌、梁尘韵绕,微动朱唇,悄含商徵。
如听彻霓裳,恍惚神游,云阶月地。
堪笑旧家宴席,杜牧清狂,只把柔情虚费。
未似而今,华堂歌舞,掩却吴宫西子。许我投桃李。
自怜得、难比无双才艺。
愿且与、琴心共讨,酒垆深处,写成闲事。相娱戏。
何须赋比凌云气。
乱鸦飞破苍茫,飒然秋气生乔木。
无边落叶,登山临水,悲同宋玉。
寒雨敲窗,瘦筇支径,总怜人独。
问重阳过了,荒篱寂寂,谁共我,斟醽渌。
忽枉朵云笺幅。紫箫吹、龙吟一曲。
闲开笑口,牛山佳会,更簪黄菊。
付与新声,细商宫徵,缓催丝竹。
但司勋老矣,青楼梦好,倩何时续。
窗语塔铃,酒携竹所,净洗缁衫尘雾。
探春杨柳白堤阴,更徘徊、段家桥堍。醒吟醉舞。
每欲伴、流莺共住。少年时,问买舟偕隐,湖山应许。
心期误。十载浮踪,自过巴峡去。
劫灰飞处不堪寻,画图中、几行烟树。蘋洲旧句。
料清夜、挑镫重赋。漏沈沈,滴尽檐花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