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
- 注释
- 二火:指两个如火般炽热的事物或情感。
皆食:都消耗、吞噬,比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经历。
始同荣:开始时一同享受荣耀或幸福。
末同戚:末了时一同承受悲哀或困苦。
- 翻译
- 两团火都吞噬着,起初共享繁荣,最终共担悲伤。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描绘了一个公主的命运与情感世界。开篇“二火皆食,始同荣”,这里的“二火”通常指的是日月之光,是宇宙中最明亮的两大自然现象。它们既能照耀万物,也拥有吞噬一切的力量。在诗人的笔下,它们代表着权力与贵族的辉煌,可能暗示公主出生在一个尊荣的家庭环境中,享受过豪华奢侈的生活。
接着“始同荣”,表明公主要经历的是从小被金银珠宝簇拥成长的荣耀与富贵。这个词组传达了公主最初的人生阶段是与荣誉和光辉共存的,充满了尊贵与美好。
最后一句“末同戚”,这里的“末”意味着人生的晚期或者结束。"同戚"则是一种悲哀的情感联结,暗示公主在生命的尽头可能遭遇了悲伤或不幸。这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曾经享受过极致荣华的人,也难免会有失去和哀伤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尊贵与悲哀,勾勒出一个从辉煌到哀戚的生命轨迹。它不仅展现了公主个人的命运变化,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生起伏的感慨和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蛇篇
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
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
人马不能盈其吻,牛车安足碍其肮!
铠甲剑矛诸铜铁,嚼之縻碎似兔獐。
遥传此语疑虚诞,取證前事亦寻常;
君不见巴蛇瘗骨成邱冈,岳阳羿迹未销亡。
当时洞庭已有此异物,况于万古闭塞之夷荒;
夷荒久作长蛇窟,技非神羿孰能伤。
天地不绝此种类,人来争之犯不祥;
往往活葬长蛇腹,何不翩然还故乡!
林子濩寄诗见怀,次韵答之
去秋把君臂,芝兰欣同趣;
裘葛忽更非,江云隔渭树。
幽人叹索居,形影相谈吐;
况乃婴疾病,杜门惜跬步。
翘望古人来,风波不可渡。
近传胡儿马,远避汉人戍;
日夕舟楫通,不妨任去住。
遗我诗百篇,何如一惠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