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荷枯苇夕阳天。时节渐阑珊。
独泛扁舟归去,老来不耐霜寒。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
败荷枯苇夕阳天。时节渐阑珊。
独泛扁舟归去,老来不耐霜寒。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之仪的作品,名为《朝中措·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晚年感慨和对往昔壮志消逝的抒情诗。
“败荷枯苇夕阳天。时节渐阑珊。”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末景象,荷花凋零、芦苇干枯的萧瑟画面,以及夕阳西下的寂寞氛围,通过这种景物描写,诗人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
“独泛扁舟归去,老来不耐霜寒。”
这里,诗人借自己独自驾一叶扁舟归去的形象,抒发了对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心境。霜寒往往象征着岁月的冷酷和生命的凋零,表明诗人已对寒冷不能忍受,不仅是体感上的,也包含精神层面的脆弱。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壮志英雄的回顾和反思。尽管年轻时满怀抱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激昂的理想和抱负逐渐消散,只剩下了一副苍老的面容。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山中麋鹿的托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依恋之情。麋鹿往来于山间,象征着自由自在,而“断云相次东还”则可能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晚年对于时光流逝、壮志未酬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大纛高牙占帅垣,甘泉人物帝王孙。
文如贺白尤寒素,政似龚典更本原。
岁课未书先报政,诏封频趣定调元。
欲知惠爱今多少,水满长川月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