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统己未会试中副榜辞授教职特蒙俞允》
《正统己未会试中副榜辞授教职特蒙俞允》全文
明 / 郑文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一官辞谢冒严威,圣主恩深特赐归。

鹤发有缘重聚会,鹓班无分得留依。

九重宫阙瞻天近,千里家山见雁稀。

非厌广文毡冷澹,恐教尘满老莱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郑文康所作,名为《正统己未会试中副榜辞授教职特蒙俞允》。诗中表达了作者辞官归乡的复杂心情和对朝廷深厚恩情的感激。

首联“一官辞谢冒严威,圣主恩深特赐归”,描绘了作者辞官的坚决态度以及对皇帝深恩的感激之情。在面对权力的威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这背后是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皇恩的深切感念,愿意在关键时刻放弃官位,以示忠诚与感恩。

颔联“鹤发有缘重聚会,鹓班无分得留依”,表达了作者对与亲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涯的告别。鹤发象征着年迈,重聚会意味着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是许多离家在外的官员梦寐以求的时刻。鹓班则是指朝堂上的官员行列,作者表示自己无缘继续留在其中,暗示了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颈联“九重宫阙瞻天近,千里家山见雁稀”,通过对比皇宫与家乡的距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九重宫阙代表了远离家乡的官场生活,而千里之外的家山则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归属感。雁稀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作者岁月不待人,应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尾联“非厌广文毡冷澹,恐教尘满老莱衣”,表达了作者并非厌恶简朴的生活,而是担心自己无法保持清廉之身,让老莱子的孝行受到玷污。老莱子是古代著名的孝子,常以穿着破旧衣服来显示自己的贫穷,以此教育子女要节俭。这里作者借老莱子的故事,表明自己辞官后仍会保持清廉,不会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失去道德操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与家庭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以及对道德、亲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作者介绍

郑文康
朝代:明   字:时乂   号:介庵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13—1465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猜你喜欢

送张立之赴临江判官

珍重清江掾,相从五见秋。

炎凉无改节,夷险有忠谋。

莲幕开新府,蒲帆漾小舟。

凄然洞庭野,别意与川流。

(0)

和王景文·其三

王师行六月,淮海静无波。

元老前筹密,诸军捷奏多。

西风向萧瑟,北顾要谁何。

闻说收兵后,讴吟杂雅歌。

(0)

次家君韵·其二

忆昔金门直,通班玉殿寒。

风云黄道近,日月太虚宽。

法锦罗千仗,宫花覆百官。

江湖岁将晚,未觉报君难。

(0)

再用韵作五公诗

公如韩子定飞仙,更喜门人老玉川。

莫说诗筒频度岭,即看侯弁去朝天。

飞龙位正云霄近,集凤楼高采色鲜。

我欲扁舟君记否,但教归去杂民编。

(0)

元宵同张钦夫邵怀英分韵得红旗字·其一

佳月妒纤云,微和扇东风。

聊持一杯渌,共此千灯红。

吾宗延阁英,圣学与天通。

且最治郡课,遂收活国功。

(0)

止酒

饮酒见真性,此酒不可止。

一饮病三日,止酒宁获已。

饮酒有别肠,劝酒无恶意。

既因酒成病,那识酒真味。

将军骂不敬,次公醒而狂。

破面枨触人,不如持空觞。

人言我止酒,似是遣客计。

但使客常满,客醉我亦醉。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