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终日梦入泥,瞥见雕梁燕双栖。
九十韶光何处是,桃花无语夕阳西。
昏昏终日梦入泥,瞥见雕梁燕双栖。
九十韶光何处是,桃花无语夕阳西。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短暂。
首句“昏昏终日梦入泥”,以“昏昏”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慵懒、迷离的氛围,仿佛诗人正沉浸在梦境之中,难以自拔。接着,“梦入泥”三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梦境的深邃,又暗含了一种沉沦、无法自拔的意味,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瞥见雕梁燕双栖”,笔锋一转,从梦境中抽离,转向现实世界。诗人不经意间瞥见了屋檐下一对燕子相依而栖的情景,这一瞬间的捕捉,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也暗示了诗人从沉思中苏醒,对生命和存在的重新审视。
第三句“九十韶光何处是”,将目光投向时间的长河,以“九十韶光”象征一年中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问自己,这美好的时光究竟去了哪里?这一问,既是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也是对生命短暂、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桃花无语夕阳西”,以桃花的静默无声,映衬出夕阳的缓缓西沉,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感。桃花虽美,却无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夕阳虽美,却终将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整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南唐草创金陵日,君王材艺还非一。
宫中初学书画图,人间早见丹青笔。
升元阁上朝置酒,九华山人前上寿。
兴酣点染云雾飞,画成挥霍蛟龙走。
潇湘洞庭洲岛畔,雨叶风梢翠凌乱。
珍重仍兼御字题,留传拟作山人玩。
人代悠悠朝市改,何言画本今犹在。
呜呼金石亦销毁,细看粉墨无光彩。
我持此卷三叹息,英雄割据终何益。
虎踞龙蟠尚复存,黄旗紫盖非畴昔。
富贵繁华如梦寐,千秋万岁皆相似。
君不见西京空聚茂陵书,伤心不独江南事。
清旷自有素,宁独在幽深。
谁谓西郊地,宛似南山岑。
四野多景色,青春晴复阴。
鲜云冠绿苑,回飙翔翠林。
寝疾托閒逸,即趣恣登临。
婴累悼自昔,取适欢在今。
岂嗟时易颓,但顾乐难任。
穿池玩游鯈,种木候鸣禽。
将营人外赏,聊赋邱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