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坛结客出湖南,径僻由来车马谙。
绝壁旧题荒藓合,空潭倒影乱峰涵。
高踪讶许香山并,名理真徒莲社探。
拟向邻僧分半榻,皈依常傍白云龛。
骚坛结客出湖南,径僻由来车马谙。
绝壁旧题荒藓合,空潭倒影乱峰涵。
高踪讶许香山并,名理真徒莲社探。
拟向邻僧分半榻,皈依常傍白云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结伴游历湖南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首句“骚坛结客出湖南”点明了活动地点,暗示了文人聚会的背景。接着,“径僻由来车马谙”则通过对比寻常道路与僻静小径,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追求。
“绝壁旧题荒藓合,空潭倒影乱峰涵”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绝壁上的旧题被荒藓覆盖,空潭中倒映着错落的山峰,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原始与宁静,也隐含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高踪讶许香山并,名理真徒莲社探”则是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将自己与香山居士等古代文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深刻哲理的追求。
最后,“拟向邻僧分半榻,皈依常傍白云龛”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与佛门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体现了对和谐共生、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眼前无俗物,万竹与千荷。
来此坐清昼,看风生白波。
閒心诸事省,静耳一蝉多。
诗酒足消遣,其如长日何。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