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兹春始,馀寒未融。有雁哀鸣,过我房栊。
岂避南暄,眷此北风。静言思之,似罹罦罿。
惊弦既脱,栖息靡踪。提提鸒斯,载西载东。
维鹊有巢,亦以禦冬。凡鸟有托,尔独孤穷。
我闻其声,翘首长空。瞻望弗及,忧心有冲。
伊兹春始,馀寒未融。有雁哀鸣,过我房栊。
岂避南暄,眷此北风。静言思之,似罹罦罿。
惊弦既脱,栖息靡踪。提提鸒斯,载西载东。
维鹊有巢,亦以禦冬。凡鸟有托,尔独孤穷。
我闻其声,翘首长空。瞻望弗及,忧心有冲。
这首《立春闻雁》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描绘了立春时节,余寒未消,大雁哀鸣的情景。诗中通过雁的鸣叫与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孤独处境的同情。
首句“伊兹春始,馀寒未融”点明了季节转换,春天初至,但严寒尚未完全消散。接着“有雁哀鸣,过我房栊”描绘了大雁在寒冷中哀鸣,飞越诗人住所的情景。诗人以“岂避南暄,眷此北风”表达雁群不畏南方的温暖,依然眷恋北方的风雪,体现了它们对故乡的深情。
“静言思之,似罹罦罿”一句,诗人想象大雁仿佛落入陷阱,表达了对雁群遭遇的同情。紧接着“惊弦既脱,栖息靡踪”描述了雁群逃脱捕猎后的无处可栖,进一步凸显了它们的孤独与无助。
“提提鸒斯,载西载东”中的“鸒斯”可能是指小鸟,这里用来比喻雁群的迁徙,它们在东西之间来回飞翔,寻找栖息之所。“维鹊有巢,亦以禦冬”则以喜鹊筑巢过冬为喻,对比雁群的困境,表达了对雁群的怜悯之情。
最后,“凡鸟有托,尔独孤穷”直抒胸臆,感叹所有鸟类都有栖息之地,唯独雁群孤独无依。“我闻其声,翘首长空”写诗人听到雁鸣,仰望天空,表达了对雁群命运的深切关注。“瞻望弗及,忧心有冲”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直接帮助雁群而产生的忧虑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对生命境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
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
未知栖集期,衰老强高歌。
歌罢两悽恻,六龙忽蹉跎。
相视发皓白,况难驻羲和。
胡星坠燕地,汉将仍横戈。
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
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
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
子负经济才,天门郁嵯峨。
飘飖适东周,来往若崩波。
南宫吾故人,白马金盘陀。
雄笔映千古,见贤心靡他。
念子善师事,岁寒守旧柯。
为吾谢贾公,病肺卧江沱。
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
小园背高冈,挽葛上崎崟。
旷望延驻目,飘飖散疏襟。
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
石榞遍天下,水陆兼浮沈。
自我登陇首,十年经碧岑。
剑门来巫峡,薄倚浩至今。
故园暗戎马,骨肉失追寻。
时危无消息,老去多归心。
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黄金。
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
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
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
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彊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穗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