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严郑公阶下新松》
《严郑公阶下新松》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

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0)
注释
弱质:形容身体或事物脆弱。
自负:自夸,自以为是。
移根:移植根部。
尔瞻:被人看见,引人注意。
玉帐:华丽的帷帐,借指贵妇人的居所。
疏翠:稀疏的绿色,形容植物。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古代富贵人家的装饰。
紫烟:紫色的烟雾,这里可能象征祥瑞或仙境。
清露:清晨的露水,常用来比喻纯洁或清新。
何当:何时能够。
一百丈:极言树木之高大。
欹盖:倾斜的树冠。
拥:遮蔽。
高檐:高高的屋檐。
翻译
柔弱的身躯怎能自我夸耀,只有在移植根系时才被人瞩目。
轻声细语在华丽的帷帐中回荡,稀疏的绿意靠近珠帘的边缘。
还未见到紫色烟雾聚集,却已感受到清冷露水的沾湿。
何时能长到百尺高,倾斜的树冠遮蔽住高高的屋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流露。从文辞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怀的寄托。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微妙的情境。诗人用“弱质”来形容松树,它并非强健之物,但却能在险峻的地方生长,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这也反映了古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

“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 这里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细声”、“玉帐”、“疏翠”、“珠帘”,这些词汇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雅致高贵的感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越。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这两句继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图景。“紫烟”和“清露”,都是用来形容自然之美,它们在这里代表了诗人对纯净、神秘之物的追求。

“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境界。“一百丈”和“高檐”,都强调了一种超越常态的高度,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0)

齐州送祖三?

〔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相逢方一笑。
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一作怅忽)伤离。
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
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
望君犹(一作空)伫立。

(0)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0)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0)

辋川集·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0)

辋川集·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