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中有声囊不瘿,咽息不如带加紧。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时何可忍。
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向来糠籺之子孙,居邻无僧家有井。
盎中有声囊不瘿,咽息不如带加紧。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时何可忍。
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向来糠籺之子孙,居邻无僧家有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拟古》,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首句“盎中有声囊不瘿”形象地写出家中贫寒,器物简陋,连盛饭的容器都发出响声,暗示生活艰难;“咽息不如带加紧”则比喻生活压力大,连呼吸都感到紧迫。接下来,诗人以“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时何可忍”表达对自己及同阶层人长期饥饿的无奈,感叹人生苦短却难以温饱。
诗人进一步通过“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对比权贵与贫贱的差距,指出富贵人家即使年轻时便享尽奢华,而底层人民如奴婢般辛苦劳作,夜晚也难以安眠。最后两句“向来糠籺之子孙,居邻无僧家有井”,揭示了贫富之间的鲜明对比,即使是糠籺(粗劣食物)之家,连邻居的僧人院落都有井可以取水,生活条件相差悬殊。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揭示社会现实,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民生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晋阳城上龙乘云,日角照地成龙文。
大开文馆集贤俊,幕府诸僚才出群。
层楼儏阁丽霄汉,左图右史穷朝曛。
瀛洲万里入平步,俯视人世皆尘氛。
龙飞上天御八极,十有八人为羽翼。
庙堂台鼎何足论,半是凌烟画中客。
晋阳一家家化国,回视门庭为国敌。
尽将文学变戎功,谁办河汾太平策。
纷纷世上功名徒,至今摩画瀛洲图。
衣冠犹存岁月改,粉墨散落随江湖。
翰林黄郎家在莆,莆翁史笔令董狐。
由来词翰类博奕,人道我翁多相谟。
愿君宝此为故事,黄阁清风无世无。
《题黄子敬编修所藏登瀛图编修黄子敬家藏瀛洲图吾外舅蒙翁三跋在焉盖子敬之先公为翁同年进士而翁又其郡大夫也予刻类博稿旧草中得二跋叹遗文不可尽见悲歌当哭于此有不得已云》【明·李东阳】晋阳城上龙乘云,日角照地成龙文。大开文馆集贤俊,幕府诸僚才出群。层楼儏阁丽霄汉,左图右史穷朝曛。瀛洲万里入平步,俯视人世皆尘氛。龙飞上天御八极,十有八人为羽翼。庙堂台鼎何足论,半是凌烟画中客。晋阳一家家化国,回视门庭为国敌。尽将文学变戎功,谁办河汾太平策。纷纷世上功名徒,至今摩画瀛洲图。衣冠犹存岁月改,粉墨散落随江湖。翰林黄郎家在莆,莆翁史笔令董狐。由来词翰类博奕,人道我翁多相谟。愿君宝此为故事,黄阁清风无世无。
https://shici.929r.com/shici/nUhQNtnwd.html
渊明爱酒翁,晚岁方暂止。
始知山水兴,不在壶觞里。
后来不饮人,效颦乃苏子。
吾诗亦何解,似独有深喜。
一戒踰七旬,此念灰不起。
群公各雄辨,未究同异理。
三占从两卜,颇觉吾丧已。
惜哉九仞功,一篑今已矣。
陶苏虽止酒,所止皆有涘。
择例偶不精,遗踪愧前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