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僧嗣清》
《寄僧嗣清》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衡阳杰阁宵人记,淮右丰碑刺史书。

永已桥山藏剑佩,空馀云汉照林庐。

河图万古陈东序,汗简诸儒校石渠。

谁道幽深穷衲子,乞钱买石更崎岖。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ēngqīng
sòng / chénliáng

héngyángjiéxiāorénhuáishífēngbēishǐshū

yǒngqiáoshāncángjiànpèikōngyúnhànzhàolín

wànchéndōnghànjiǎnzhūxiàoshí

shuídàoyōushēnqióngqiánmǎishígèng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寄僧嗣清》,他以寄赠僧人嗣清为题,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首句“衡阳杰阁宵人记”描绘了僧人在衡阳高阁夜间的身影,可能是在研读古籍或修行,显示出僧人的勤奋与专注。次句“淮右丰碑刺史书”则提及淮右地区的一座由刺史题写的丰碑,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和地方的文脉。

“永已桥山藏剑佩”借桥山之名,寓言剑佩深藏,象征着僧人虽身处幽深之地,但其学问如同宝剑般锋利。接下来,“空馀云汉照林庐”描绘出明亮的银河映照在僧人的居所,寓意智慧如星河般照亮修行之路。

“河图万古陈东序”提到古老的河图,意指僧人研究的学问源远流长,而“汗简诸儒校石渠”则借石渠阁的典故,形容学者们共同校勘经典的辛勤。最后两句“谁道幽深穷衲子,乞钱买石更崎岖”,以反问语气表达对僧人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学问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僧人的学识与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桂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0)

临江仙

午夜金乌从海底,丑初渐出扶桑。

大明东向属三阳。韶华春满院,无地不生光。

直驾河车朝帝阙,泥丸宫饮琼浆。

华池神水灌中黄。婴儿未就母,地久更天长。

(0)

暮春二首·其二

惜花公子爱春晴,骏马骄嘶晓出城。

半醉归来人共看,笑将金弹打流莺。

(0)

百字令.赠胡秀才

亘初一点,莹如如、无相无形无质。

不荡不摇常正定,直是断踪绝迹。

变化无方,显微无间,妙理应难测。

为伊言破,屏除缘虑尘识。

放教方寸虚澄,里头宁贴,方见真端的。

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来历。

烁烁圆明,如如不动,运化无休息。

静中拈出,蟾光烁破无极。

(0)

七忆·其六忆吴兴

忆汎苕华溪上船,故人为我重留连。

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台住水天。

白榜载歌明月里,青帘沽酒画桥边。

计筹山下先茔在,欲往浇松定几年。

(0)

千秋岁

青年诗好。正坐声名早。攀李杜,凌郊岛。

官惭才力弱,技悟文章小。

青镜里,朱颜不觉成衰老。

习气消除尽,惟酒娱昏晓。思阮子,甘兵校。

因知身外事,何似尊前笑。

追往昔,中书已署阳城考。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