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寂千山曲,萦纡一径微。
楼台青嶂合,窗户乱云飞。
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
偶来修吏隐,到此益忘机。
岑寂千山曲,萦纡一径微。
楼台青嶂合,窗户乱云飞。
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
偶来修吏隐,到此益忘机。
这首宋朝徐评所作的《宁国院》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宁国院所在之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
“岑寂千山曲,萦纡一径微。” 开篇即以“岑寂”二字点明环境的静谧与幽远,千山环绕,小径蜿蜒,引人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萦纡”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蜿蜒,仿佛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这神秘的山林之中。
“楼台青嶂合,窗户乱云飞。” 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宁国院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楼台与青山相映成趣,窗户间穿插着飘忽不定的云彩,既体现了建筑的高雅与自然的灵动,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 诗人将目光转向院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野草与树木的绿色逐渐融入僧人的衣裳,池塘的波光粼粼反射在过客的衣物上,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不仅展现了宁国院的宁静与祥和,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偶来修吏隐,到此益忘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国院独特魅力的感悟。偶然来访的官员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机心,体验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宁国院作为一处避世之所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与解脱。
月堕山城小,沙寒水国秋。
云根拔地起,冰柱蹴天浮。
紫翠分鳌岭,青红杂蜃楼。
舟航通万里,城郭数三州。
刺史冯熊贵,仙翁控鲤游。
八龙追后骏,五马驻前驺。
露舄迎门鹊,风帘压海牛。
地偏馀胜迹,山好对冥收。
雨为催诗至,云应度曲留。
欢呼领百罚,跌宕散千忧。
颠倒青霞帔,淋漓紫绮裘。
谁镵岘山石,千载记风流。
翳翳林影交,小閤俯江郊。
千崖障锦绣,万壑鸣弦匏。
翛然一枝筇,寄此三重茅。
久知风可御,更取云为巢。
抱石舒翠缕,绣色才可睹。
霏霏擘春絮,欻见白鹤舞。
凝矑一瞬间,忽展垂天羽。
起从潭中龙,去作山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