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桥晚,回首苍茫几树烟。
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桥晚,回首苍茫几树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在春日里的美丽景象与情感寄托。首句“岁岁逢春春可怜”开篇即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与珍惜之情,接着“争禁三起又三眠”则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景,仿佛它也在享受着春日的温柔。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的柔美与多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柳丝随风飘动,似乎带着一丝忧愁,而经过雨水的滋润,柳树更加丰姿绰约,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柳树的形象与人的离别情感相结合,既展现了柳树的依依不舍,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和祝福。
最后,“一声长笛河桥晚,回首苍茫几树烟”以悠扬的笛声和渐行渐远的背影收尾,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维舟大江浒,西登皖城隅。
遐思浩无际,怀古在踟蹰。
桓桓青阳公,忠节溢寰区。
坚军守兹垒,七载枕戈殳。
上书久不报,援绝形势孤。
全家俱守死,取义捐厥躯。
时去事己往,令名天壤俱。
入祠拜英姿,灵爽犹俨如。
褒封显幽愤,庙食扬休都。
起敬仰馀烈,临风发长吁。
媲美巡与远,伟哉皆丈夫。
江可渔,山可樵,山头白云手可招。
出门黄尘浩如海,胡不归来共逍遥。
何人写此渔樵子,咫尺江山千万里。
船系松根双石头,山人伐木来相求。
相求未已还相问,问之不答心悠悠。
子陵何为而辞汉,太公何为而归周。
买臣何为而晚遇,屈原何为而远游。
持我修月斧,操君济川舟。
天子不知名,大臣不见收。
渔翁向樵还大笑,今古同生不同调。
富贵功名何足论,与君尽醉长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