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见月使人怜,自出门来十上弦。
阿姥此时堂下拜,教儿无事归来快。
举头见月使人怜,自出门来十上弦。
阿姥此时堂下拜,教儿无事归来快。
这首诗《见月》由明代诗人殷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勾勒,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深眷恋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举头见月使人怜”,开篇即以“怜”字点明了诗人对月光的独特情感,仿佛月光本身便能触动人心,引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与怜惜。接着,“自出门来十上弦”,这里的“十上弦”可能是指月亮在夜空中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阿姥此时堂下拜”,一句中“阿姥”指的是诗人的长辈,尤其是母亲或祖母,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家庭伦理联系起来,表现出对家中长者的尊敬与怀念。同时,“堂下拜”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对长辈的孝顺,也暗含着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最后一句“教儿无事归来快”,表达了诗人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归来的心愿,充满了对家人的深切关怀与期待。这句话既是对家人的呼唤,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渴望团聚情感的流露。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敏感感受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情感,既有自然界的美丽描绘,又有人文情怀的深刻体现,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