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
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
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
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黄土同抟人,今古何愚贤;
即今忽已古,断自何代前?
明窗敞流离,高炉蒸香烟;
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
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
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
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
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黄土同抟人,今古何愚贤;
即今忽已古,断自何代前?
明窗敞流离,高炉蒸香烟;
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
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杂感(其二)》,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讽刺的笔触,对古代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与反思。首句“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初开的混沌状态,暗示历史的漫长。接下来,诗人指出古代的计算工具如隶首落后,难以计量时间的久远,进而引出伏羲和黄帝创造文字的历史,认为自己仿佛生活在三代之前。
诗中批评了世俗学者过度尊崇古代,沉溺于研读古籍,甚至不敢在创作中使用六经中没有的字词,这反映出对传统的保守态度。诗人进一步揭示,古人也有舍弃无用之物的时候,而今人却盲目模仿,甚至抄袭,这种行为被比作“沿习甘剽盗”。
诗人感慨古今人的智慧差异,质疑何时开始的界限,暗示即使现代语言进入古代典籍也会显得过时。最后,他表达出自我创作的决心,不受传统束缚,即使是日常口语,也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让后世惊叹。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体现了黄遵宪鲜明的个性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驾我八景舆,歘然入玉清。
龙群拂霄上,虎旗摄朱兵。
逍遥三弦际,万流无暂停。
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
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
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大冥。
南岳挺直干,玉英曜颖精。
有任靡期事,无心自虚灵。
嘉会绛河内,相与乐未英。
旧山临海色,归路到天涯。
此别各多事,重逢是几时。
江行晴望远,岭宿夜吟迟。
珍重南方客,清风失所思。
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
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
月离山一丈,风吹花数苞。
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
曲渚回湾锁钓舟,平潮晚影沈清底。
远岳危栏等翠尖。
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
连云天堑有山色,极目海门无雁行。
可怜黄雀衔将去,从此庄周梦不成。
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