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威武的将军形象,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其内在的力量与外在的行动。"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这里的“拟脍”指的是咀嚼不出,"楼兰肉"则是用来比喻将军的力量,如同难以咀嚼的粗犷肉块,而"蓄怒"则表明这股力量尚未释放,是一种压抑的情绪。"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秋鼙"即秋天的鹿角声,形容军中号角之声,如同秋日清晰而坚定;"夜剑"则暗示将军即使在黑夜也难以隐藏其锋芒,这是力量外露的一种比喻。"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这里的“虎队”指的是威猛如虎的士兵,而"豹篇"则是一种古籍名,意指将军的心思深不可测,如同难以解读的古籍。
整首诗通过对强大力量的描绘,展现了这位猛将在战场上的英勇与震慑。最后两句“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则是指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武将都来自北方,这里既总结了前文,也强调了主题,将军的威武形象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连。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内在力量强大、外在行动果断的猛将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北方乃是产生豪杰之地的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