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得春城似锦官,东南烽火喜平安。
花前起舞还提剑,李下行歌莫正冠。
铅澒昼开苍术火,罗衣朝试杏花寒。
鸣笳鼍鼓军中乐,应念高堂菽水欢。
筑得春城似锦官,东南烽火喜平安。
花前起舞还提剑,李下行歌莫正冠。
铅澒昼开苍术火,罗衣朝试杏花寒。
鸣笳鼍鼓军中乐,应念高堂菽水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春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之美以及人们在和平环境下的生活状态。首句“筑得春城似锦官”以“锦官”比喻春城的繁华与美丽,表达了对城市建设成就的赞美。接着,“东南烽火喜平安”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烽火连天的战乱景象与现今的和平稳定,表达了对当前和平局面的喜悦之情。
“花前起舞还提剑”描绘了人们在花丛中既享受生活的乐趣,又不忘保持警惕,象征着和平时期人民的生活既有轻松愉悦的一面,也有对国家安全的守护之心。“李下行歌莫正冠”则以李下不正冠的典故,暗示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也不应放松警惕,时刻保持警醒。
“铅澒昼开苍术火,罗衣朝试杏花寒”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秩序与个人情感的变化,白天开火可能象征着某种仪式或庆典,而夜晚的寒冷则可能是对某种情境的暗示,整体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最后,“鸣笳鼍鼓军中乐,应念高堂菽水欢”将视角转向军队与家庭,军中的音乐与庆祝活动与家庭的温馨场景形成对比,强调了和平不仅带来了军事上的安宁,也使得家庭团聚成为可能,体现了和平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
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雁峰侵瘴远,桂水出云流。
坐惜离居晚,相思绿蕙秋。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
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欲出门阑。
只在丹青笔,凌云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