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采并头莲·其四》
《三采并头莲·其四》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桂棹兰桡赋采莲,绿荷抽动镜中天。

梦占五色江淹笔,快睹骈飞玉井仙。

司马子虚空碧藉,灵均裁芰独嫣然。

三花六萼称诗满,为忆陶钧意最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的场景与对莲的赞美,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人情感的寄托。

首句“桂棹兰桡赋采莲”,以“桂棹”和“兰桡”形容采莲船的精致与优雅,暗示了采莲活动的高雅与美好。接着,“绿荷抽动镜中天”一句,将绿荷比作镜子中的天,生动地展现了荷叶在水面的倒影之美,仿佛天空映照在清澈的湖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梦占五色江淹笔,快睹骈飞玉井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诗人才华的赞誉。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此处借“江淹笔”来形容诗人的文采斐然;“五色”象征色彩丰富,暗示诗作内容的多彩多姿。“骈飞玉井仙”则可能暗喻诗人在创作时如同仙人般灵感涌现,作品如同玉井中的莲花般纯洁而美丽。

“司马子虚空碧藉,灵均裁芰独嫣然”两句,进一步赞美了诗人的才华与独特风格。司马子可能是指司马相如,以其擅长描绘自然美景著称;“虚空碧藉”可能指诗人的作品如同碧空中的云彩,既广阔又深邃。屈原(字灵均)以《离骚》等作品闻名,此处“裁芰独嫣然”可能意指诗人在作品中独树一帜,如同裁剪芰荷,独具匠心。

最后,“三花六萼称诗满,为忆陶钧意最先”两句,总结了诗的主题与情感。三花六萼可能象征着诗中所描绘的莲花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陶钧,古代制陶器时用来转动泥团的工具,这里比喻诗人的创作如同陶器的制作,精心雕琢,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诗人才华的钦佩。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相和歌辞.从军行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忼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埽一室。

(0)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

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0)

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

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天涯有来客,迟尔访渔樵。

(0)

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

容貌一日减一日,心情十分无九分。

每逢陌路犹嗟叹,何况今朝是见君。

(0)

种桃歌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吒成狂歌。

(0)

初出蓝田路作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